本港訊 (張維軍 記者 周亮)雜稻制種是岑鞏縣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已形成全省最大的制種基地,不僅造福一方百姓,還培養了一批名符其實的農民制種“土專家”。近年來,在該縣黨委政府的積極協調和鼓勵下,先后派出思陽鎮、注溪鄉的農民田永開、楊代軍、杜方明、徐開明等10余人遠赴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當起了“老師”,賺起了外匯。
本著促進雜稻制種經驗交流,共享科技成果的原則,自2007年以來,該縣出國指導雜稻制種的農民已有20余人次。據悉,從每年8月至次年4月,每次出國人數6至8人,指導雜稻制種從栽秧到打“920”水稻抽線結束。
前后4次到過孟加拉國指導制種的注溪鄉農民楊代軍說,在國外期間,農民“土專家”們受到當地人民的熱情款待,除吃住由當地負責外,去來都是坐飛機,路費由種子公司全報銷,還有高達3000多元人民幣的月薪,另配翻譯解決語言交流問題。農民“土專家”手把手的現場指導使得當地的雜稻制種技術大大提高,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給當地農民帶去了實惠。他們的質樸和敬業精神得到當地人民的肯定和歡迎,在為國爭光的同時也賺回了大把的外匯,促進了該縣經濟的發展和對外友好交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