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灰色和藍色曾“一統天下”
資料圖片:中山裝也曾風靡一時
資料圖片:“軍裝綠”風靡“文革”時期
資料圖片:改革開放后,喇叭褲賣火了
資料圖片:旗袍仍是一道永不褪色的風景
本港訊 (記者 楊懿)由色彩斑斕、個性彰顯的當下溯流而上,回望那曾經走過的“藍海洋”“軍裝綠”,猶如展開一幅寬闊的歷史畫卷。服裝,作為一種群體性記憶,盡管只是一個表象符號,卻以非文本的形式記錄著60年來人們的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談起幾十年前凱里人們的著裝,今年74歲的傅奶奶有著切身體會。在她的記憶中,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男的大多穿灰色的中山裝,女的通常穿藏藍色列寧服,老人大多穿對襟或偏襟的中式服裝。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衣服的顏色只有灰色和藍色。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從南吹到北,逐漸滲透進人們的生活。人們對著裝觀念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80后的孩子們總可以從父母的照片中尋找到蝙蝠衫、喇叭褲的蹤影。今年47歲的吳阿姨說,年輕那會兒,女士的的確良襯衫、蝙蝠衫、喇叭褲以及男式的襯衫、西服、夾克等等非常流行,由于品種豐富、花色繁多,很受當時年輕人的追捧。
如今,一些20多歲的年輕人傳來一股復古風潮,許多年輕人開始穿著改良后的革命服裝,中山裝、軍綠裝、背帶褲等,都成為潮人裝束。“看著老爸老媽年輕時候的照片里穿的這些衣服覺得好‘土’喲,沒想到現在自己也穿了一身上世紀的衣服,還蠻好看的!”一名大四的女孩小尹這樣說。
眾覽服飾60年的變遷,從粗布衣到“的確良”,從藍、灰、黑到如今的多元色;從中山裝、西裝到喇叭褲、健美褲,直至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時尚服裝,無不記載著中國服飾走過的道路,同時,也讓我們也看到了時代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