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實習記者 廖強 攝影報道) 西江千戶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梯田依山順勢直連云天,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寨內吊腳樓層層疊 疊順山勢而建,又連綿成片,房前屋后有翠竹點綴?芍^人杰地靈、美不勝收。
近年來,隨著黔東南州旅游業的飛速發展,西江苗寨的原生態民族風情旅游逐漸紅火起來,當地百姓也紛紛辦起了民族風味濃厚的農家樂,漸漸富了起來,今天記者就帶大家走進西江農家樂的先行者——周英
當記者來到 “周英苗家樂”時,年僅29歲的老板娘周英剛剛采購完客人索要的苗族工藝品回來,熱情的她立刻邀請記者去她的苗家樂坐坐。走進周英的苗家樂后,“首屆鄉村女大廚烹飪大賽銀獎”、“優秀苗家樂接待戶”、“十大滿意苗家樂” 、“2007年全省‘爭先創優’活動優秀婦聯干部”的獎狀立刻吸引了記者的眼球,年紀輕輕的她已經獲得了多項榮譽。除此之外,她還有著黔東南州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西江村文藝隊隊長、村團支部書記等等頭銜,年紀輕輕的她在當地可真是個名人呢。
說起周英的創業史,早在2002年就開始了。當時,年僅22歲的她,貸款1.5萬元承包下了西江招待所。早些年的時候,西江的旅游業并不像現在這樣發達,由于條件的限制,當地的服務行業十分零散、不正規,一般吃飯的地方不提供住宿,住宿的地方不提供飲食。周英的招待所當時也一樣只提供住宿,可是住店的客人總得吃飯啊。于是,勤勞、熱心的她經常無償的幫助客人聯系飲食,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到西江旅游的客人十分喜歡到當地的苗家吃飯,這讓周英得到了極大的啟發,為什么不自己辦一個集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的苗家樂呢?
2004年,周英的丈夫調往雷山縣工作,為了照顧老公和孩子,她不得不暫時放棄了開辦自己農家樂的計劃,和丈夫一起前往雷山工作?墒巧碓诶咨娇h的她,心理卻一直惦記著西江的發展。惦記著自己的開辦苗家樂的理想。于是,2005年,她回到了西江,通過貸款和以前的積蓄籌集了15萬元,辦起了自己的“周英苗家樂”。
周英的苗家樂開在白水河畔的山腰上,在吊腳樓上可以一覽整個西江的風景,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剛剛開業,她的生意就做得紅紅火火。不過,她可沒有因為生意不錯就忽略的對自己苗家樂的管理,做過招待所生意的她知道,只有堅持保證最優質的服務,才能贏得源源不斷的客人。在她的苗家樂里,所有的服務員都有著在外地的酒店、賓館服務的經歷。飲食方面,所有的菜肴都是精心設計的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傳統菜,讓客人在大飽口福的同時,也能了解到苗族的傳統文化,并且還為客人準備了悅耳動聽的苗歌敬酒節目,讓每一位游客體驗原滋原味的苗族山歌。優質的服務,使得周英的苗家樂客源不斷,光是在記者采訪期間,訂餐的電話就打了3-4通進來,“周英苗家樂”現在每日至少都要接待80位以上的客人,年利潤至少30萬元。
生意紅火,自然是好事,可是她也經常遇到一些難題,像是有些客人在飯菜準備好了以后無故的退單;有些客人飯后不愿照單付賬,故意刁難食材,甚至還因此對她進行投訴!半m然有些刁難的客人,不過那畢竟是少數,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很多人來了我這里住了幾天以后,和我們成為了好朋友,每到過年過節他們還會寄一些小禮物過來給我,這讓我很開心。”提到客人的刁難,周英顯得很豁達,不過她還是告訴記者,自己非常希望能盡快有針對農家樂管理方面的相關法規出臺,這樣,整個西江的農家樂才能更加健康的發展。
周英還告訴記者,自己在創業的過程中,團委給了自己很大的幫助,不但積極的了解、幫助自己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還在2007年的時候,介紹她參加了黔東南州青年企業家協會,讓她有了和全州的年輕企業家交流學習的機會,她十分感謝團委對她的幫助,也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西江人了解農家樂,加入農家樂,帶動整個西江的發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