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李田清 潘光晨)深秋時節,記者一行專程來到我省椪柑主要產地--從江。一路上,只見沉甸甸的果子掛滿了枝頭,紅紅的果子猶如果農笑紅的臉。該縣果樹中心主任劉華均告訴記者,目前該縣的椪柑掛果面積 3萬畝,預計今年全縣椪柑總產量可達1014萬公斤。他希望通過新聞媒體,真 誠的歡迎廣大消費者和果品銷售商前來從江,采購和品嘗“從江椪柑”。
從江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素有“金不換的土地,銀不換的氣候”美稱。自1986年來,從江結合縣情,提出“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經’”的發展思路,狠抓以椪柑為重點的山區綜合開發。到目前,椪柑產業覆蓋了全縣14個鄉鎮、196個村、2.3萬農戶13萬人,其中1.8萬戶11萬人靠種植椪柑脫貧致富。
如今,一提到從江,很多人就會想到“從江椪柑”。從江椪柑具有果大、色艷、皮薄、肉厚、甘甜微酸、無渣等特點,深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小小椪柑一時成了各地爭相搶種的寶貝,“椪柑村”、“椪柑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從江椪柑也先后榮獲農業部“部優”產品獎、“93曼谷中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金獎”,入編《中國名特優椪柑》一書。同時,從江縣通過舉辦“從江椪柑節”、“侗族大歌節”,利用電視、報紙、網絡集中宣傳,進一步擴大從江椪柑的知名度,并不斷加大對椪柑產業的投入,20多年來累計投入近3000萬元。成立了全省規模最大的果樹技術專業服務隊伍,在所有種植椪柑的鄉鎮設立果樹技術服務站,加強技術培訓與服務,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歷經20多年的發展,從江的山綠了,果紅了, 從江椪柑已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從江“椪柑之鄉”的美名不脛而走。到2008年,全縣椪柑種植面積6.5萬畝,覆蓋14個鄉鎮196個行政村2.3萬戶13萬人口,占全縣人口42%。全縣靠種植柑橘走上致富路的農戶達1.8萬戶11萬余人,蓋起了3000余棟“椪柑樓”。
據縣果樹中心主任劉華均介紹,從江椪柑今年又迎來了一個豐收年,2009年全縣柑桔總產量約1014萬公斤。為切實做好從江椪柑促銷工作,使果農既增產又增收,目前該縣正在采取一切措施,對全縣椪柑的摘采、分級、包裝、營銷等實行規范化管理,力爭使該縣的椪柑做到“果形一致,大小一致,口味一致”,在果品市場上真正樹立起從江椪柑的品牌形象。果農和經銷商們也在為果品上市做著最后的籌備工作,農戶日夜趕班編竹筐,千方百計拓展柑桔銷售市場,在貴陽、遵義等從江椪柑主銷區設立直銷點;發揮柑桔協會組織作用,培育一批從江柑桔果品經紀人,鼓勵和引導果農主動參與市場競爭,直接進入市場銷售;組織技術人員成立外出推銷小組,帶上樣品出去找客戶,聯系市場?h委、政府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實行柑桔促銷補貼政策,在柑桔主產區設立燃油補貼兌現點,凡到該縣收購柑桔果品達5噸以上的,按每噸補貼燃油費20元。兌現點實行輪班制度,24小時為客商提供服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