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記者 周亮) 5月14日,由省政協常務副主席吳嘉甫帶領的省政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調研組到我州調研。州政協主席粟多能,副州長姜學東、州政協副主席胡國珍出席匯報會。姜學東代表州政府作工作匯報,胡國珍主持匯報會。
姜學東向調研組一行匯報了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的基本情況。我州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處,有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6處,有國家級藝術之鄉23個,省級藝術之鄉42個。黔東南首批公布進行保護的民族文化村寨(鎮)全州有100個,全州現有39項(53個保護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124項省級、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已公布的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69項。
據不完全統計,州內現有傳統民族節日集會391個,原生態文化形態保存完好,黔東南以其有特有的邊緣化文化空間和文化特質,不僅體現了所屬地域和民族古老文化的魅力、而且因其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美學、藝術、民俗等學科領域反映了大量社會發展進程的信息和成就,顯得彌足珍貴,有著文化意義上的世界頂級價值和開發前景。
吳嘉甫對我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表示肯定。吳嘉甫提出幾點意見:黔東南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不要把保護和開發對立起來,因而如何做到保護與傳承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苗侗文化源遠流長,要樹立好良好的品牌效應,讓苗侗文化發揚光大;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人才很重要,要培養作曲人才,把苗侗音樂傳承發展下去;此外,黔東南的原生態旅游日益受到世人關注,要以文化為依托,引進高素質的旅游人才,大力發展旅游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