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5月19日電 昨日下午,貴州黔東南州委辦公室發來州委書記廖少華對“地方領導留言板”網友留言的新回復。廖書記就網友反映的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問題、離退休干部工作問題作出答復。
人民網網友留言:廖書記:我州林改得一年了,按照省黔府發〔2006〕42號文件精神,對基層林業站、木材檢查站、森林公安執法單位的工作經費和人員工資納入同級財政預算,請問書記何時才能解決?
人民網網友留言:林改快結束了,林政執法人員的工資納入事業開支何時解決?
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回復:感謝你對我州農村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的關注。中發〔2008〕10號和黔府發〔2006〕42號文件規定,將基層林業工作站、木材檢查站、森林公安派出所等林業基層單位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是本次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內容,需完成農村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后再進行配套改革。我州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從2008年1月起全面實施以來,現已進入主體改革的關鍵階段,正在開展確權發證工作。主體改革工作完成后將按照省安排進行配套改革。省林業廳、省編辦、省人事廳、省財政廳4個部門已于2009年4月20日下發了《關于對全省基層林業執法單位人員和經費情況進行調查的通知》,目前我州林業部門正在按通知要求,積極配合省相關部門在全州開展基層林業執法單位人員、經費等情況作進一步深入調查。關于林業基層執法單位納入財政預算問題待省安排后,統一進行。
人民網網友留言:廖書記:尊敬書記:看到你給很多網友回復,我很感動,想問一下,現在的事業單位人員與行政(公務員)工資收入為何差距很大?
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回復:按照中央和省關于改革公務員工資制度和規范公務員收入分配秩序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在清理歸并現有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建立規范化的津貼補貼發放制度。2007年底,我州按照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進行了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此次規范的目的不是調資加薪,而是進一步理順工資關系,健全公務員工資水平正常增長、監督和調控機制。事業單位不列入本次規范范圍。
事業單位下一步主要是實行績效工資制。實行績效工資,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秩序、理順工資關系要待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崗位設置工作完成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進行。目前,我州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正在進行中,國家和省的有關政策也尚未出臺,因此,事業單位人員的津貼補貼仍按2006年工改后的項目、標準和渠道發放。實際發放情況仍是有的較高、有的較低。
由于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和事業單位實行績效工資制不同步,造成了事業單位人員與公務員工資收入相比,有高有低。目前,國家正在研究擬定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方案,我州也正在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待國家和省的績效工資政策出臺后,我們再按上級的部署安排,組織實施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工作,理順其工資關系。
人民網網友留言:廖書記!您好!看對網民提出的這些問題這樣關注,我真感覺到你是一們親民的好領導!現在我有一事想得到你的幫助!劍河縣南寨鄉的柳寨至九寨村級公路修建都快兩年多了,短短十幾公路而至今尚未完成,主要是因為欠下柳寨村的過山過田補償30多萬元無法解決。原來的南寨鄉九壩村支書,曾是省勞模,現在已經被招考進鄉政府工作,組織九壩、岔路、九寨三個村的群眾集資,每戶出資在200—300元不等,到頭來也只能籌到資金6萬多元,現在路修到九壩,還有幾公里才到九寨,九寨村民集資修路,現在路不通,他們天天要通路,不然找村干部麻煩,柳寨所占地土的補償也遲遲得不到兌現,他們也天天鬧村干部要求補償,不然要對村干部動粗(毆打),現在村干部都不敢開展工作,過路都擔心自己的人生安全,希望廖書計能與有關部門協調,幫助他們解決些公路占地所需補償,幫助這幾個村的村干部一點點忙!
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回復:我已責成州交通部門和劍河縣委、縣政府對你所反映的情況進行調查處理。
人民網網友留言:如何發揮退休人員還有能力身體還好的人作用!
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回復:我州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離退休干部工作,認真落實離退休老同志政治、生活待遇。隨著我州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離退休干部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在按政策認真落實政治生活待遇的同時,通過建立相關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在重大決策前征求和聽取老同志意見和建議。
一是重大決策聽取老同志意見和建議。我州各級黨組織凡是有重大決策出臺,都要廣泛征求和聽取老同志意見和建議,重大會議請老同志參加。
二是建立健全關工組織。各級黨委、政府在關工組織建設、辦公場地、活動經費、交通車輛等方面都給予了充分的落實。目前,我州從州到村都建立了關工組織,“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黨員、老專家、老模范)隊伍已發展到5800多人,為我州關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三是通過建立健全各種協會,使老同志根據各自特長在不同領域發揮作用。首先建立健全了政府專家組,充分發揮老專家、老知識分子在我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方面的作用。其次建立健全各種學會、協會,組織老同志在挖掘民族文化精髓、傳承民族文化積淀中發揮作用。
我們也知道,雖然在充分發揮離退休人員作用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也可能存在著關心不夠、工作不到位的問題。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對此,歡迎你繼續關心并提出意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