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記者 周亮)我州積極打造旅游精品 力爭在旅游市場上謀求新突破。
實行規劃與建設并重。緊緊圍繞打造“原生態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確立了凱里中心城市經濟圈、舞陽河山水風光名勝旅游經濟圈、苗族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圈、侗族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圈,依據地域民族文化特色,重點規劃建設好一批以西江苗寨、肇興侗寨為代表的重要旅游集鎮,構建以旅游業為重點的城鎮產業支撐體系和區域經濟增長極。
同時,配合廈蓉高速公路貴州段和貴廣快速鐵路建設,全州擬投資18.6億元建設3條旅游干線和26條旅游聯絡線,建設總規模達1877公里,計劃2011年全面建成三級以上標準的精品旅游區干線公路、四級以上標準的重要旅游景點連接公路,實現境內90%以上的旅游景點有旅游公路連接,完善全州“三縱三橫”高速公路網布局,形成便捷、安全、舒適、環保的旅游公路網絡體系。
保護與開發同步。堅持持續發展,對優秀原生態民族文化進行了全面普查、深入挖掘、及時搶救、充分保護。
通過實施“四個一百”工程(100個重點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保護工程、100名民族民間文化傳承拔尖人才扶助工程、100名原生態民族文化高級人才培養工程、100個原生態民族文化典型建筑保護工程)和“十個一”工程(辦好一個“中國貴州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藝術節”、建成一個原生態國際旅游城市——凱里、打造一臺最具黔東南特色的原生態民族文化歌舞、建立一個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研究中心、建立一個原生態民族文化傳承基地、建立一個原生態民族文化產業園、建立一個原生態民族工藝品專業批發市場、建設一批原生態優秀旅游城鎮、創作一批原生態民族文化文藝作品),推行民族文化進校園進課堂、申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為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評定職稱級別、在大中專院校開設原生態民族文化專業培養原生態民族文化人才和傳承人,建立生態文化博物館等多種形式,保護傳承和大力弘揚原生態民族文化,確保原生態民族文化代代相傳。
堅持推進精品旅游戰略,分類分片抓好苗、侗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景區和自然生態旅游精品景區及歷史文化旅游精品景區建設,扎實開展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創建活動,發展鄉村和休閑精品旅游,加快全州旅游產品的轉型和升級,構建民族文化與民族旅游相結合的產業開發體系,發展民族村寨旅游、民族文化展示等旅游產品,深度開發和生產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服飾、銀飾、飲食、保健、工藝等旅游商品,形成了集設計、加工、銷售一體化和民族文化旅游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今年1—4月,全州游客人數達332.78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4.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5.95%、71.3%。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