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陳丹)“快看,那里有一群魚在游,數量還不少呢,那就是我們去年11月投放在丹江河的。”雷山縣釣魚協會會長陸五一自豪地對記者說。
在穿城而過的丹江河畔,淺淺的水域里仍可清晰地看見一群群在河里嬉戲的魚群,投下一些魚食,還可引來魚群的爭搶。
不僅如此,往年此時河兩岸隨處可見的垂釣者,如今已少見蹤影。網魚、電魚、毒魚、炸魚等現象更是少之又少。這一切的改變,源于一群釣魚愛好者的同心協力。
“在縣城的這段水域里,以前魚類資源可豐富了,長到三五斤的魚都蠻多的,就是因為缺乏管理,常年不斷的非法捕殺,到去年,連小魚仔都基本絕跡了。”釣魚愛好者梁志東痛心不已地說。
丹江河上猖獗的捕魚行為,加上日益稀少的魚類資源,讓雷山釣魚愛好者們坐不住了。陸五一、梁志東、陸五祥等人經過商議,決定成立釣魚協會,以團體的力量規范釣魚行為,并協助漁政部門糾查網、毒、電、炸等違法行為,同時義務向河內投放魚苗,不定期清理河道垃圾等。
2008年11月18日,經雷山縣水利局、文體局、民政局批準,雷山縣釣魚協會正式成立。會員中不僅有來自雷山縣各行各業的釣魚愛好者,其中還有不少環境愛護者。協會成立當天,60多名會員便用他們的會費購買了上萬尾魚苗投放到縣城3座水壩里。
協會成立后,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不僅嚴厲約束會員在禁漁期內不準釣魚,同時勸阻其他釣友在這段時間內垂釣。并通過縣電視臺呼吁大家保護、合理利用魚類資源,還成立了巡查組、督察組,每天在縣城的兩公里水域內巡邏,一旦發現有亂捕魚行為,立即上前制止,并向漁政部門舉報。每年的11月份左右,協會都要用會費購買魚苗投放到丹江河中。
“現在丹江河雷山縣城這段水域的亂捕魚現象基本很少見到了,河水也比以往干凈、清澈了不少。”釣魚協會會長陸五一說,會員的監督起到了實效。協會理事長陸五祥沒事的時候喜歡在丹江河邊散步,看見河中跳躍的魚兒和河兩岸美麗的柳樹,“我們的付出沒有白費。”陸五祥說。
隨著丹江河一天天呈現出水清魚歡的美麗畫面,慕名參加釣魚協會的人越來越多,凱里、榕江等周邊縣市的釣魚愛好者也參加了進來,協會會員已發展至130多人。
目前,釣魚協會正積極與雷山縣漁政部門協調,希望建立更好的協作關系,更好地發揮協會的力量。“大家同心協力,美化雷山環境,促進雷山旅游。”陸五一說,這是協會成立的宗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