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記者 周亮)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丹寨縣積極推進“科學發展觀進校園”活動。
進組織(少先隊、團支部、教研組等)。學生在黨支部的引導下,以班級少先隊、團支部為單位,廣泛開展“保護生態,從小做起”、“我是一名小小衛生監督員”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學生樹立生態文明意識;教師把活動細化到教研課題組、年級組等,在日常教育教學和教研教改中滲透科學發展觀理念。如丹寨民族職業技術學校采取黨員教師聯系班級的方式,推動科學發展觀進班級。
進教材。組織教師編寫輔助教學材料,將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融入其中,為教師教學提供生動案例,為學生提供簡明讀本。如揚武民族小學組織教師編寫了《鄉土風情》一書,為師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丹寨、了解學校,推動學校科學發展打下基礎。
進課堂。采取第一課堂專題講授的方式,推進科學發展觀進課堂。如丹寨縣第二中學把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編成歌曲,帶進音樂課堂,讓學生人人傳唱。
進頭腦。積極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品味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把科學發展觀的學習貫穿于素質教育全過程。如揚武中學把“科學發展觀進校園”與“錦雞文化進校園”結合起來,使師生在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進家庭。通過印制科技致富宣傳資料、遠程教育光碟課件、農村發展學習手冊等,開展向家長“送一份學習資料”、“傳一門科學技術”等活動,推動科學發展觀走進學生家庭。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