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今天下午,貴州省黔東南州發來對網友給州委書記廖少華留言的反饋。廖少華同志在回復中表示現將安排有關部門派人具體與網友聯系,當面聽取意見并進行解答。此批留言辦理情況反饋如下:
人民網網友留言:
書記:我國許多地市引進博士、博士后擔任領導職務,可以通過外來人才的進入改變當地干部的狀態。既然您的思路如此開闊,為什么不學習畢節、浙江、北京等地引進一些博士、博士后來任職?我相信他們一定可以給我家鄉帶來全新的思想!請考慮!
留言回復:
首先感謝網民朋友對我州人才引進問題的關注和對家鄉發展寄予的厚望。人才是區域發展的第一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決定性的作用。近年來,我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人才隊伍建設的方針政策,并結合實際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實加強和改進人才隊伍建設,為我州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由于受環境、經濟、體制等各種因素制約,我州吸納和承載人才的能力不強,導致人才引進工作較為滯后。即便如此,近兩年來我們也采取了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先后引進了2位博士,最近正在辦理一位博士引進手續和努力爭取引進一位在站博士后。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創新人才引入機制,積極完善引才政策,努力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提高我州高層次人才生活工作待遇。我們將根據有關規定,結合本人所長適當安排其工作,讓其在黔東南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好作用。
人民網網友留言:
尊敬的書記您好:鎮遠縣焦溪鎮朗洞村的“生命橋”現已破爛不堪,每天有幾十個小學生過橋上學,很多老人得過橋看病,給村民生命帶來極大的安危。然而,現在這座橋只是一個破爛攤子,靜靜的橫在一百二十多米寬的河面上。村領導不管不作為,村里人都很氣憤。村里的青年自己組織修建,村領導沒有表態。鎮政府兩個月前答應撥款修復,然而到現在都沒動靜。希望書記能幫我們村民把這座橋修好。我代表村民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謝!
留言回復:
你所反映的問題,我已轉鎮遠縣委、縣政府督辦落實。縣委、縣政府立即責成縣交通部門及蕉溪鎮政府對該橋存在隱患問題進行調查,要求提出解決方案。蕉溪鎮黨委、政府于2009年3月12日就鐵索橋維修問題召開了專題會議,以蕉府發〔2009〕19號文件向村委會下發了督辦通知,要求村委會及時召開群眾會議,組織群眾通過自籌資金、投工投勞的方式及時維修。交通部門已劃撥6500元給村委會用于維修朗洞村鐵索橋。該村委會已于2009年4月召開了群眾會議,并積極組織備料。目前,維修橋面的材料已基本落實到位,待群眾農忙后即可進行維修。
人民網網友留言:
尊敬的廖書記:我是一名來自雷山縣西江鎮在外讀書的大學生。現在我有一個問題要咨詢下:今年寒假回家時,很多村民在議論,西江為了要發展旅游將要攔一河壩,據說要達到90米!請問這個計劃是否屬實?如果是真實的那么政府有考慮過一旦攔截河壩對以后生態及老百姓以后生活的著想?因為那里一旦攔河壩,進山的道路將被切斷,這將淹沒幾乎所有良田,而且對下游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很多隱患。這與中央提出的要保住18億畝耕地的要求是相違背的。發展旅游是不錯,但是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和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為代價!謝謝您給我個答復。
留言回復:
首先,感謝你對家鄉的關心。針對你提出的問題,作如下答復:①你留言中提到的在西江白水河上建水庫一事屬實,是經過有關部門論證和勘測確定的。主要是擬在西江千戶苗寨上游1.5公里的郎利河上游河段,建設一座具有年調節能力的小(1)型水庫。②水庫是以提高西江防洪能力為主,兼有農田灌溉、鄉鎮供水、生態環境用水等多種功能的小(1)型水庫。水庫建成后,將使西江鎮的防洪標準由現狀的5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同時,還將改善下游西江鎮引東、平寨村農田的灌溉條件,增加灌溉面積1370畝;每年還可向西江鎮供水330萬立方米,調節下游河道生態環境用水473萬立方米/年,大大改善西江千戶苗寨的生態環境和旅游環境,對西江今后的旅游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和提供可靠的生活用水保證。③目前,該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省水利廳的技術評審,各項技術、經濟、社會等指標均滿足規范要求,正在修改完善報批。在水庫實施過程中,將淹沒土地約53畝,主要通過實施土地治理、開發新耕地等解決占補平衡,保證農村耕地。同時,已考慮了在壩頂修建人行橋和庫區管理步道,解決群眾進出庫區問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