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今年9月開學以來,貴陽市云巖區北郊小學三(4)班班主任余慧娟老師,上門走訪了自己班上12位同學家。余老師班里成績很優秀的一個男生,由于膽子小,班干部的工作放不開。11月初,余老師抽時間上門家訪,了解到孩子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爸爸媽媽忙于經營網吧,沒有時間過問他的學習和生活。余老師耐心給男孩的家人提出不少建議,家訪后不到一周時間,這位同學有了明顯變化,班干部的工作很有起色。
像余老師一樣,我省教育系統的眾多一線教師,以上門走訪、電話訪、短信訪、網絡訪等“大家訪”形式,與學生及其家庭“零距離”溝通。截至目前,全省9個市(州、地)的中等職業學校和中小學,共有24.8萬余名教師親身參與“萬名教師大家訪”活動,家訪學生107.9萬余人次。 “大家訪”活動是全省教育系統開展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黔西南州,教師們改變過去“告狀式”、“責問式”家訪為“民主式的交談”,教師、學生和家長在和諧氛圍中一起交流。黔南州召開全州教育系統“關愛學生大家訪”活動總結表彰會,在全社會倡導關愛學生、平等友愛、穩定發展的社會風氣。黔東南州丹寨縣龍泉中學的留守學生占全校師生的38%,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分組家訪這部分學生,讓學生的監護人了解學校的基本情況,并與家長進行必要的聯系。凱里十四小的大部分學生家長在凱里務工或經商,學校積極開通“家校通”手機短信聯系途徑,讓家長及時了解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及表現。
“大家訪”活動拉近了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距離,受到學生、家長的普遍關注和熱烈歡迎,家長們也通過活動給予學校不少有益的意見和建議。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