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易同軍 楊永碧) “黎平會議紀念館的建立,得到了各級各部門鼎力支持,特別是軍隊和黨史界的領導專家對黎平紅色文化發展的大力支持。”12月22日,黎平縣委宣傳部部長張增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年來, 軍隊、黨史界領導專家非常關注黎平紅色文化發展狀況,在黎平縣利用紅色資源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上給予了大力支持,推動了黎平紅色文化旅游發展,造福一方百姓。
黎平會議紀念館作為國家和省重點支持的建設項目,受到了軍委首長和成都軍區的高度關注,成為省軍區援建的重點。黔東南州和凱里軍分區聯合成立了建設指揮部,確保紀念館正常建設。12月18日,在紀念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75周年之際,中共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在黎平縣如期隆重舉行了黎平會議紀念館開館儀式。全國政協常委、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葛東升中將,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周濤少將,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張建華少將,貴州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石曉少將,貴州省軍區政治部主任謝武忠,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原部長姚有志少將,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委委員、秘書長張樹軍,中國軍事博物館專家祁寶龍,軍事科學院專家徐占權、肖顯社、楊貴華等軍隊、黨史界領導、專家出席了開館儀式。
儀式上,成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張建華受首長委托,代表成都軍區黨委、機關和全區官兵,對黎平會議紀念館建成表示祝賀。他說,黎平會議紀念館的落成和開放,是軍地共建紅色資源,有效保護革命遺址遺跡,精心打造紅色文化旅游景點,造福老區人民的一項杰作,成都軍區部隊將繼承革命先烈的遺志,發揚紅軍傳統和長征精神,發揮紅色資源資政育人的功能作用,有效推動紅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為革命老區又好又快的發展和團結進步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黎平紅色文化的發展,特別是黎平會議紀念館的建成,得到了中央軍委領導,成都軍區、貴州省軍區、凱里軍分區領導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后代的關心和重視。
2007年4月和2008年10月,成都軍區政委張海陽、成都軍區副司令員范曉光在貴州省軍區和凱里軍分區領導陪同下分別到黎平視察,對黎平會議紀念館建設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兩位首長多次電話詢問黎平會議紀念館建設情況,并協調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和天津警備區將部分保存的紅軍時期使用的武器支持用于黎平會議紀念館陳列。貴州省軍區、凱里軍分區領導多次到黎平現場指導,資助資金50萬元用于毛澤東住處舊址維修。
2008年12月中旬,徐占權大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歷史研究部研究員、著名長征史專家)、祁寶龍大校(軍事博物館研究員、著名軍事攝影家)等蒞臨黎平考察,并擔任黎平會議紀念館建設顧問,具體對黎平會議紀念館建設的指導。
專家們一致認為黎平會議是中央長征途中召開的第一次十分重要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是中國革命偉大轉折的起點,是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初步形成的開端,是紅軍長征走向勝利的起點,全力建設黎平會議紀念館,把黎平會議紀念館打造成全國紀念館的精品,是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大事,必須盡快建成。
黎平縣委宣傳部部長張增輝告訴記者,黎平縣將以黎平會議紀念館開館為契機,在發展紅色文化推動經濟發展中堅持開發中重溫歷史,在利用中激勵斗志,在傳播中教育群眾,在弘揚中造福人民,使紅色精神代代薪火相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