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吳偉 周良東 記者 楊輝)岑鞏縣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科學發展觀的落腳點,緊緊圍繞“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這一宗旨,突出實踐特色,著力抓好落實,有效解決民生問題,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惠及于民,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使人民群眾感受到學習實踐活動帶來的實惠。
推進“學有所教”工程,解決群眾子女上學問題。該縣積極建立農村貧困生助學制度,做到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2008年,農村義務教育全面免除了學雜費,并發放了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教科書,家庭貧困寄宿學生領取生活補助費。2006---2008年累計投入資金1514萬元,新增校舍面積33706平方米,城鄉學校基本排除C、D級危房;投資810萬元實施現代教育技術工程,為全縣所有學校配備了遠程教育衛星收視設備;添置了實驗裝備和教學儀器以及圖書。
實施“住有所居”工程,解決人民群眾住房問題。該縣進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制度,繼續加強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設力度,積極做好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布點、選點、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工作。各級財政投入120多萬元,按質按量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改善了100戶低收入者的居住條件,2009開工實施5000㎡的廉租住房建設,7月底完工后可解決100戶城鎮低收入者住房難的問題,使群眾真正“住有所居”。
強化“病有所醫”工程,解決農民就醫問題。該縣加強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建設力度,改善了鄉鎮衛生院醫療衛生條件,努力實現村村有衛生室。啟動鄉鎮衛生院改造,已完成總投資58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75萬元)9000㎡的11個鄉鎮醫院改造工程。目前省財政專項資金225萬元的45個村衛生室建設和中央新增投資16萬元、省級財政資金4萬元修建村衛生室4所;新增中央投資2100萬元建筑面積為9400㎡的縣人民醫院綜合樓改擴建工程已完成平基、地勘工作,正在進行施工招投標。全縣初步形成了三級預防保健網絡,積極建設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進一步完善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9年共籌集農民參合資金3121780元,參合人數為156089人,參合率達93.17%,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基本醫療體系逐步完善,“病有所醫”工程取得實效。
著力“基礎設施”工程,解決農村“六通”問題。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繼續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抓好“戶戶通電”工程、農村鄉村公路建設、農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力度,使農村通水、通電、通路問題得到逐步解決。2008年,該縣搶抓機遇,以實干換支持,最后一個未通油路的鄉——平莊鄉油路建設項目已經省發改委批復,預計2009年底全線通車。目前全縣已有110個行政村通了公路,全縣行政村通車率已達85.3%。全縣已形成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縣道、鄉道、村道并存的大交通格局,“公路修到家門口,班車開到村里頭”這一美好愿望正在變成現實。為了解決農村吃水難的問題,該縣加快安全飲水這一民生工程建設,累計投入農村飲水安全項目資金1585.43萬元,共解決3.147萬群眾飲水困難問題,確保城鄉群眾飲水安全,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實施電視進萬家工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現已完成20戶以上自然村寨村村通工程486戶,其余正在實施中。一個個項目的實施,進一步緩解了基礎設施滯后問題,使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進一步的改善。
打造“救助體系”工程,解決困難群眾生活問題。一是大力推行民生工程,2008年共發放保障金1347.16萬元,納入低保范圍的城鎮居民20672人(次)233.6萬元,農村23000人1113.56萬元。 二是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千方百計擴大返鄉農民工就業,完善促進就業政策,拓展就業渠道,舉辦返鄉農民工培訓班10余次,培訓返鄉農民工3000余人(次);三是繼續加大對受災群眾和貧困群眾的救濟工作,制定下發了《城鄉居民醫療救助實施辦法》,拓寬了救助病種,醫療救助基本實現了城鄉統籌。2008年,累計投入城鄉醫療救助資金80.366萬元,實施醫療救助9965人(次)。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生活,使城鎮部分特困群眾就業難、讀書難、看病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截止第一季度,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1.29元,較同期增長13.61%。民生工程的實施,讓千家萬戶最大限度地分享科學發展帶來的實效,提升了全縣人民群眾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