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縣天馬鎮細山村農民在書屋充電學習
本港訊(吳偉 姚本梅)“我種植的蔬菜葉子被蟲子吃得有缺,有的還卷了,我到這里來學習,看看如何治,正好我在這里看,被我找到了這本書。”岑鞏縣天馬鎮細山村村民陳代祥談起農家書屋高興地對筆者說。
該縣農村書屋自2007年啟動以來,全縣建成農家書屋15家,為農村添置了價值50余萬元的33000冊圖書和1700余張音像制品。嚴格按照政府資助、社會捐助、農民自我管理的要求,將農家書屋建設與農村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建設等資源相結合,對書屋實行分級管理制度,在工作中還注重發揮農家書屋新抓手、幫手作用。
通過開展送書上門、舉辦知識競賽、科技趕場、編發信息科普資料等活動,著力為當地農民群眾科技興農服務。岑鞏縣注溪鄉農家書屋舉辦果品種植培訓會,會上發放果品種植技術書籍,教授他們怎么防蟲治病,怎么去加強管理等等。天馬鎮細山村村委會主任張遠祥同志就是通過查閱農家書學到葡萄栽培技術,建成葡萄園46畝,成活率達98%以上,長勢特別良好。目前在細山村,像張遠祥同志這樣的種植茶葉、金秋梨大戶就有 8戶,養殖豬、羊大戶有20戶。截止6月底,全縣農家書屋共借閱圖書4300余冊,接待群眾12000余人次,開展各類活動13次。
“農村書屋建好后,農閑到農家書屋學習都成我們村村民的時尚了!打撲克,玩麻將的也沒有了”岑鞏縣大有鄉臘恰畈村支部書記張能貴笑著說。在該村農家書屋的墻上“好書推薦”、“新書專欄”等讀書推薦和宣傳活動,大家遇到生產生活的難題都會到這里來尋求解決的辦法。通過農家書屋為載體舉辦和培訓的人數達上千人次,學習種植、養殖和家電維修等實用技術,部分農戶已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在岑鞏縣,農家書屋幫助農民在生產生活中解決問題的事例數不勝數,真正發揮了新課堂作用。
手里正捧著《水稻種植新技術》書籍學習的大有鄉臘恰畈村雜稻種植大戶張鈺久,一邊學習一邊把有用的知識用本子全都記錄下來。他說:“農民要想富必須先‘富’腦,只有腦子里的知識多了,走科技種植之路,才能種好地、多產糧、多收入。”
截至目前,該縣的農民通過“農家書屋”這個新課堂,掌握了大量的實用技術,學習熱情高漲。如今,到農家書屋閱讀書籍充電已成為廣大農民的一種時尚,通過農家書屋新課堂培養了650余名“土專家”、“田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