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黔東南日報》記者 周重新 本港記者 周 亮)據資料整理 爬坡節,苗語稱“紀波”,是苗族青年男女醉心向往、翹首以待的一年一度特有的擇偶戀愛的歡聚盛會。每至春意盎然的四五月,縣內各寨都會舉行,各地規模大小和日期不一。地點多半選在當地某一風光旖旎的名勝地方,或傳統地點。
每當爬坡季節來臨,苗族兒女總是把當年的農耕播種提前做好安排,青年男女們借趕集相遇機會,或由男方請求,或由女方邀請,決定某日在女方寨子有古老傳說的地點舉行爬坡。
商定后,被邀請的男青年再通知附近村寨的青年們屆時一起參加。爬坡那天,鄰近村寨的青年男女們精心打扮,從四面八方匯集于山坡上。這一天整個山坡上要匯集數千人,坡上一圈圈,一叢叢的男女青年游方唱歌、吹笙、踩鼓、他們以此為媒介尋友覓伴追求知音,到處洋溢著節日歡樂的氣氛。
東道主的女郎們,準備豐盛的魚肉和糯米飯,帶上山去,一邊款待后生們,一邊互相對歌。在這當中,青年男女們互相物色對象,結成今后一雙雙的情侶,組成一個個幸福家庭。有些老媽媽們也出頭露面幫助自己的女兒物色對象。
到了夕陽西下,姑娘們邀請后生到寨里去繼續談情說愛,并再次設宴款待,情投意合的,即交換信物定婚。到了夜深,在女方寨子有親友的,就到親友家去投宿,沒親友的就由女方的母親們分別請到家中去過夜。天快亮時,后生們起身回程,姑娘們會將糯米飯送給意中人,并陪著送到半路,然后依依惜別。這種別具一格的爬坡節(會),再現了古老時代母系社會生活方式。因為當時婚姻的締結居于主動地位的是婦女,而不是男子,這一習俗,就是母系氏族社會婚姻締結的殘留痕跡。
雷山縣大塘爬坡節,以其獨有的民族韻味爾聞名遐邇,每年5月初,周圍村寨十里八鄉的男女老少大都聚集在此,共同歡度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舉世無雙的“超短裙苗”風情、豐富多彩的歌舞盛宴(銅鼓舞、扁擔舞、超短裙錦雞舞等)、獨一無二原生態的狗肉、羊肉一鍋湯、還有苗家特有的“土茅臺”—米酒……讓遠道而來的中外游客流連忘返。從2006年開始,大塘爬坡節和青年文化節兩節合一,規模不斷擴大,吸引了大量雷山縣內外的四方賓朋前來共慶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