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黔東南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2000多年前的“且蘭古國”,建都于今舊州一帶。而歷史文化名城鎮遠,置縣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些光輝的歷史給黔東南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古建筑。
鎮遠青龍洞古建筑群
青龍洞景觀
地坪風雨橋
從劫難中走向重生
“黔東南的古建筑數量是多少,沒有進行過專門的統計,所以暫時拿不出準確的數據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數量不少。”黔東南州文物局文物保護利用科的胡科長說。
當然,說起古建筑中的典型代表,胡科長則是如數家珍,黃平舊州古鎮古建筑群、黃平飛云崖、鎮遠青龍洞古建筑群、天柱三門塘宗祠文化古建筑群、錦屏隆里古建筑群、黎平翹街、黎平地坪風雨橋、黎平肇興侗寨風雨橋、鼓樓等古建筑、雷山朗德吊腳樓古建筑群以及凱里萬壽宮等等。
據了解,在胡科長所列舉的典型的古建筑代表中,一些建筑不僅自身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還有著不同尋常的經歷。比如黎平地坪風雨橋,它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1959年毀于火,1964年由縣人民政府撥款重建,1966年遭破壞,1981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和黎平縣人民政府再次撥款修葺,修復了原貌。
到2004年7月20日,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來襲,地坪風雨橋被沖毀,大部分橋構件被沖入廣西境內都柳江。事發后,當地500多名干部群眾沿著南江河在黔、桂兩省搜尋風雨橋構件,10天內將地坪風雨橋28根大梁全部找回,尋回其他構件83件,占地坪風雨橋構件的73%。
2005年,國家文物局批準修復地坪風雨橋,經過數百名能工巧匠近四年的艱苦努力,雄偉俊秀的風雨橋又重新屹立在地坪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