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漂流作為避暑旅游的主打產品,又迎來一年的旺季。
與往年不同的是,7月1日發生在馬嶺河的游客翻船事件,為整個行業的改良升級增添了一點“知恥后勇”的悲壯色彩。然而全省漂流的旺季陽光并未被事件陰影遮擋,漂流產品仍然一路走熱,與往年相比,省外游客所占比例更大,各漂流景區日接待量達到1千人次以上。入伏天以后,漂流避暑游更是升溫,近日南江峽谷、杉木河等景點日接待量甚至達3千人次以上。
“避暑大省”貴州:坐擁“漂流超市”
獨特的喀斯特地質地貌,孕育了貴州省豐富的漂流旅游資源。全省擁有可漂流河流800多條,目前已開發漂流河流30多條,從事漂流經營活動的公司30多家,盡管去年受不利因素影響,我省漂流景點年接待游客量仍超過30萬人次。
漂流產品在今夏成了省內很多旅行社的主打產品。新近成立的貴陽新聞旅行社瞄準了這張避暑游的王牌,一開張就主攻漂流產品。新聞旅行社負責人李玉說:作為夏季避暑旅游產品,漂流是最具參與性的親水游產品,做好這個項目對于吸引游客、擴大旅行社知名度、開拓市場都很有意義。
以“避暑之都”貴陽為例,分布在貴陽及周邊的漂流景點就有近10個。這些漂流產品,成為省城貴陽拉動避暑旅游的主菜單。它們的存在,使省城避暑游在幾十公里的半徑內找到最佳落腳點。
開陽南江大峽谷、修文桃源河、貴定洛北河、福泉蛤蚌河、施秉杉木河……,這些漂流景點交通相對便利,自然風光獨特秀美,景區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南江大峽谷、桃源河、杉木河等在景區推出的度假村、農家樂、民族村等休閑娛樂項目,以及南江大峽谷將文化、體育與漂流結合組織的活動,豐富了漂流產品的內涵,使漂流更具吸引力。
漂流熱給足貴州“避暑目的地”的理由,讓省城貴陽沾了光,也帶旺了景區周邊的鄉村旅游。2006年南江大峽谷經過一年半閉關建設后,景區內配備完善的休閑山莊、景觀環保車、步游道、空中棧道等接待設施,在開陽縣的極力打造下,它和上游開陽清龍河“十里畫廊”一帶的鄉村旅游項目幾乎同時成長,形成一條容量大內涵豐富的精品旅游線路,對貴陽市場非常極具誘惑力。
近日,記者的兩撥北京客人飛抵貴陽的第二天就在南江“爽”了一回:上午游了開陽“十里畫廊”,下午南江漂流,晚上奔回貴陽夜場。北京外國語學院的王彤副校長說:這一趟真讓人感到貴陽之爽。
當年在省內建起首家“漂流超市”的自然之旅老總、現在春秋旅行社副總付豐水,算是資深漂流經營人士。他說,大批的避暑游客為漂流備足了客源,貴州漂流旅游熱已經是弦上之箭,我們期待的是這只箭射出去的能量。
擺脫同質競爭:改良節奏加快
7月1日,貴州漂流的旺季,馬嶺河清水河段發生令人扼腕的游客翻船傷亡事故。以這樣一個負面消息開端,貴州漂流改良升級的緊迫感,在這個旺季蔓延。
7月2日,南江大峽谷與重慶萬盛區銅鼓灘漂流景區締結了兄弟景區。江冬才,這個被稱為南江經營的“鬼才”,和重慶萬盛旅業的老總痛惜地交流了馬嶺河的壞消息后,沉痛的說:“這是行業之痛。”
7月中旬,杉木河景區開始謀劃新一輪的營銷推廣計劃。7月16日,施秉縣副縣長霍盛華和縣旅游局長陳智新帶隊,就杉木河未來的發展問題,來到貴陽向各家旅行社問計。
一系列的跡象表明,漂流業圖謀改良升級的節奏在加快。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內的杉木河漂流,自1995年開發以來,一直被喻為省內最“安全、刺激、驚險”的旅游產品。施秉縣意識到“安全”是張王牌,“但這始終是最基本的,杉木河漂流怎樣給它定位,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去同質化?”副縣長霍盛華追問過不少專家。
據一位旅游業內人士介紹,杉木河漂流開發之初經營火暴,但從2007年開始,每年漂流人數只是略有上升,火暴情況大不如前。究其原因,除了貴陽市內近郊漂流景點大量涌現外,杉木河的交通不便、產品單一性,以及除了漂流外無其他附屬旅游項目的弱點逐漸暴露出來。
老牌漂流點知名度高,設施相對完善,在漂友心中的地位難以替代,但十年如一面,文化提升止步不前,難免審美疲勞。新開發的漂流景點雖然多,但很多產品一出世就沒有明確定位,也很難吸引消費者。這樣的矛盾,給整個行業的改良升級提出要求。
談到產品的個性化,貴州天馬旅行社經理趙佳林說:“在省外漂流產品成熟的地區,有很多的創意產品,比如情侶漂、親子漂、軍事主題漂等,可是在貴州卻很少見。”
貴陽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楊凱感慨:貴州省的漂流景點自然條件并不比其他省份差,但大多停留在“產品”或初級“商品”階段,如何把它們轉化成“優質商品”,是行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提升漂流文化:制造貴州升級版
貴州擁有一批具有世界級水平的漂流項目,其中包括荔波樟江漂流、施秉杉木河漂流、興義馬嶺河漂流、南江大峽谷漂流等。
不過,硬件設施滯后、調控能力不足等,是很多景點存在的共性問題。一些景區的接待“超載”,嚴重威脅景區環境。“周末去漂流太擠了”,中醫學院的徐老師喜愛戶外運動,上周末才和同事一起去南江大峽谷漂流。她說:“等船等了1個多小時,多少有點影響心情”。
專營杉木河漂流的“自然之友”老總蔣毅說:“周末去杉木河漂流,確實有點擠,很有可能要排隊等船。”
在優化升級方面,南江大峽谷算是后來居上者。用江冬才的話來說,不能辜負了南江及周邊一流的旅游風景資源。南江大峽谷景區兩岸懸崖峭壁壯觀,奇異的喀斯特石上森林遍布,完全可以“天生麗質”自居。不過當省內一些漂流景點停留在“小富即安”狀態時,景區做了兩件事,一是加大硬件建設二是提升文化內涵,不露聲色地把產品推向省外市場。景區從2007年開始運營以來,每年花費在硬件設施、宣傳推廣上的資金均為數百萬元。從“人與自然”人體攝影大賽到“南江大峽谷杯”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到月底即將舉辦的激流越野賽,南江大峽谷有步驟地擴大漂流的“旅游、文化、體育、休閑”四位一體的容量。風景區的接待人數也節節高升,從2007年的年接待游客量5萬余人次,上升到今年的接待目標15萬人次。
“漂流產品的季節性強,每年只有五六個月的經營時間,如果冬季無適合的特色產品推出,會導致其余半年時間景區資源白白流失。”貴州龍禧旅行社的負責人說。目前省內很多漂流產品在一日游或二日游之內,很難延伸。游客無論是跟團還是自由行,漂流結束后很難在景區找到開發完整的項目,即使只為貪圖青山綠水,景區住宿的硬件設施滯后,也滿足不了旅客需要。
這方面,南江大峽谷又欲先行一步,景區計劃投入重資,建設“水上漂流、巖上攀巖、陸地自行車、空中滑翔”齊備的戶外運動項目,同時投資改善布依風情園的硬件,建設留得住高端消費者的會所,讓旅客即便不漂流,也可能在南江嘗試其他精彩的體驗游項目,或者在此享受清新舒適的峽谷一夜。隨著管理文化、水文化、體育休閑文化開發一路向前,誰又能低估南江大峽谷今后的吸引指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