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千龍網消息 在貴州丹寨縣石橋村,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我國古代造紙的民間工藝。并被列為今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作為“迎世博黔東南原生態媒體采風團”的受邀媒體,記者在黔東南州丹寨縣石橋村了解到,村中200多戶人家中,從事造紙業的就有40多戶,至今保留著原始的家庭作坊和全部手工制作的生產方式,工藝世代相傳。
鮮花草紙古法制作程序多、工藝復雜,該村造紙藝人王興武的作坊平均每天制作100余張鮮花草紙。鮮花草紙由于超薄型的紙纖維顯露出來的花草造型美麗自然,栩栩如生,紙張長期不變色,深受客戶歡迎,產品遠銷香港、深圳、廈門等地,出口美國、法國以及東南亞等,僅此一項年純收入可達20余萬元。
黔東南州旅游局副局長張遠卿介紹,石橋白皮紙制作工藝屬唐代造紙工藝,它是石橋苗族先民借鑒漢族的造紙技術,利用當地豐富樹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為原料制作的。石橋村古法造紙作坊是當今保存完好的造紙“活化石”,今年8月23日,作為“上海世博會貴州宣傳周旅游推廣活動”的內容之一,丹寨縣石橋村的國畫古紙在上海進行了展示,下一步還要在全國進行宣傳和推廣。
(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