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網消息 蘆笙舞、猴鼓舞、侗族大歌、酒歌……在擁有“文化千島”、“百節(jié)之鄉(xiāng)”美譽的貴州,各民族以特色濃郁的傳統藝術形式度過國慶長假,載歌載舞中飽含對祖國的濃濃深情。
金秋十月,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戶苗寨迎來了傳統節(jié)日“初年”。當夜幕降臨,苗族男子吹響蘆笙,時而清脆,時而雄渾。穿戴閃亮銀飾的少女層層環(huán)繞踏聲起舞,1000多戶苗族男女老少集體出動,在廣場跳起歡快的蘆笙舞,青年小伙子和苗族姑娘唱起情歌,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感染了游客。在凱里市和雷山縣,牛王爭霸賽、捉鴨子、釣魚等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引得數千人圍觀助陣。
銅鼓舞和猴鼓舞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瑤族的傳統舞蹈。木鼓手擊打出節(jié)奏鮮明的鼓點,舞者扣胸屈膝蹲顫,實踏、來回跳動擊鼓,幧洁l(xiāng)新落成的瑤山游人中心前,30名姑娘小伙組成的表演隊每天載歌載舞,為游客獻上原生態(tài)的演出。
“舞姿粗獷、服飾古樸,真沒想到有這么原始的舞蹈流傳下來,中國的民族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瑤族猴鼓舞果然名不虛傳。”來荔波游覽的重慶人楊秀磊說。
在貴州最大的侗寨黎平肇興,當地的侗族百姓歡唱侗族大歌和侗族琵琶歌;在貴州最大的布依族村寨貞豐納孔村,布依族群眾聚集在一起,彈唱世代相傳的曲藝“八音坐唱”,表達少數民族同胞對偉大祖國的深切祝福和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齊健 李驚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