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夏時報 “美國人的錯誤卻讓我們來買單,哪有這樣的道理?”浙江健力企業有限公司王經理在電話里氣憤地表示。
好像一部情節曲折的電視連續劇,歷時8個多月的中國輸美油井管“兩反”案又添變數。2009年的最后一天,美國商務部突然發布公告稱,由于計算錯誤,決定修改對原產于中國的油井管的反傾銷初裁結果,稅率由36.53%提升至96.51%,這與本案最高懲罰性關稅稅率99.14%相差無幾。
“這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實屬罕見。”商務部內部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他透露,此前國內37家應訴企業原本參照強制抽樣企業天津鋼管公司的傾銷幅度被裁定了36.53%的稅率,這個傾銷幅度是以印度作為替代國計算出的。美國商務部在進行印度盧比與美元匯率換算的過程中,竟然犯了將“乘法”算成“除法”的低級錯誤,導致了修改初裁結果的鬧劇。
然而中國企業卻得為美國人的失誤買單。按照日程,美國商務部還將在2010年3月對中國輸美油井管“反傾銷”稅率進行終裁。按照當前的裁定結果,中國油井管出口美國市場已經毫無利潤可言了。
“當懲罰性關稅正式生效后,我們五年內都不會向美國出口。”對于這樣的結果,中國無錫西姆萊斯石油專用管制造公司率先表態。而這也是大多數涉案企業共同的心聲。
低級錯誤
涉案約27億美元,成為美對華貿易制裁最大“雙反”案,美國對中國輸美油井管“反傾銷”和“反補貼”訴訟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
然而在律師王晶眼中,這起美國人自導自演的“雙反”案中很多地方不合理,王晶是北京利達律師事務所長期從事中美貿易方面工作的一名資深律師。
他認為,首先根據美方調查,美國公司2008年從中國進口了27.4億美元的油井管,較2007年的進口額增長超過兩倍,2006-2008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油井管增加了203%。但實際上,國內鋼管生產巨頭華菱鋼鐵集團銷售經理劉興對記者說,其鋼管產品在2007年、2008年時對美國的出口量也很大,但從2009年開始,華菱就對鋼管產品出口進行調整,現在主要會向中東等石油生產國出口,對美國基本零出口。“原因很簡單,國外市場需求不好,中國出口美國的油井管的數量在急劇萎縮。”王晶說。
而另一方面,美國在這起反傾銷調查中所謂“替代國”的選擇是印度,頗為諷刺的是,也正是因為選擇了印度,才導致美國人犯了“乘除”不分的低級錯誤。
北京高鵬天達律師事務所律師余盛興認為,美國方面在反傾銷調查中“鉆空子”——“替代國”的選擇。美國《貿易法》規定,政府在測算非市場經濟國家反傾銷幅度時,應使用一個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作為“替代國”,以計算生產成本、產品價格。在油井管案中,替代國是印度。但實際是,印度和中國情況很不同,以印度為替代國,可以使各個環節的稅率大幅增加。最后,美國商務部初審時,最終判定了高達96.51%的懲罰稅率。
不向美國出口
美國以一句“計算錯誤”最終將初裁稅率定在了96.51%,但這是中國企業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結果。中國商務部對此再次表示強烈反對。商務部的一份聲明指出,認定中國油井管產品對美產業造成損害是不顧事實的錯誤做法。
本次反傾銷案中強制應訴企業之一的天津鋼管集團,在得知這樣的結果之后十分驚訝,但是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堅持抗訴到底。據本報記者了解,美國商務部已經來華就前期企業問卷結果進行了實地考查,目前處在撰寫報告階段。作為強制應訴企業,接下來除了抗辯、陳述之外,還需對美國方面的報告做出評論,包括參與可能舉行的聽證會。而其余37家同樣積極應訴的企業,也會同樣配合交付材料、與外部律師進行協調。
雖然涉案鋼企積極準備抗訴,努力爭取拉低反傾銷稅率,但實際上,大家心里都十分清楚,即便依然維持原初裁稅率不變,加上之前終裁的十幾個點的反補貼稅率,兩稅合并后,出口美國已經毫無利潤可言。
浙江健力的王經理明確表示,將停止對美國的出口。而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內的石油管出口國已經幾乎沒有美國甚至歐洲,主要的是亞洲和中東等新興國家地區,而且隨著這些國家的經濟繼續增長,中國的出口量還會進一步上升。
面對愈演愈烈的貿易摩擦,受影響的國內鋼企已經開始調整市場策略。從去年4月開始,寶鋼已經逐漸停止向美國出口油井管,并與中海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努力開拓國內市場。華菱衡鋼也已著手向非洲、南亞、中亞、拉美等新興市場拓展業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