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德芳
胡德芳其人
“自己僅有50萬積蓄,公司發展也急需資金,卻選擇毫無保留地捐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這種勇氣并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胡德芳卻做到了,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胡德芳不僅做到了,而且一直堅持下來,每年都會確保捐贈10萬元給貧困農村的孩子資助他們上學。
胡德芳此舉深深地打動了筆者,也引發筆者對胡德芳身世和成長歷程的濃厚興趣。在長達3小時的采訪過程中,除了讓人感覺到胡德芳的一身“土”氣之外,更多的是樸實和真誠。
出身農村的胡德芳,家境貧窮,能吃飽飯已經是一種奢侈,而通過讀書走出貧困農村是其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好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思路下,中國開始恢復高考,這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的胡德芳得以抓住改變人生命運的歷史機遇。
在常人眼里,成績優秀的胡德芳考上大學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過,胡德芳卻毅然放棄了考大學的機會,選擇了上中專。在他的內心深處顯然是為了減輕家庭負擔,盡快地承擔起改善家庭經濟狀況的重擔。
盡管只有中專學歷,胡德芳并沒有被學歷所羈絆到。1985年,他憑借著自己的勤奮和執著,開發出第一個銀行軟件系統——深圳市工商銀行通存通兌系統,由于其過硬的軟件技術開發能力,很快被單位破格評為工程師和科技帶頭人。此后的胡德芳,不斷進行深造,逐步完成了大專、本科等學歷的再學習。現在就讀的EMBA也快畢業了。
值得一提的是,樸實的胡德芳在第一個工作單位一干就是17年,而且至始至終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深入研究資金管理軟件系統。經過多年的錘煉,胡德芳被聘為深圳市科技專家庫專家,先后出版了《財務結算中心和計算機系統》《結算中心案例研究》《資金集中管理》研究等多部資金管理專著。如果把胡德芳看成是中國“資金管理”的鼻祖或者說第一人,可以說毫不為過。
逼迫出來的創業
作為技術出身的胡德芳,顯然沒有企業家的“發財”野心,甚至其后來的創業也是被逼出來的。
2000年,胡德芳所在的公司領導不想繼續干下去了,上級黨委多次找胡德芳談話,提拔他擔當公司經理。不過,技術出身的胡德芳顯然沒有心里準備,他認為自己耿直的性格并不適合在國營企業做領導。再后來,單位以“暫停營業”的方式把該公司關閉了。
在同事和客戶的鼓動下,胡德芳以技術負責人的身份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歷程——成立深圳市拜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胡德芳把自己的這個人生轉折點稱為“逼迫下海創業”。
初次創業的胡德芳很快就遭受到人生的第一個挫折。盡管在拜特公司中胡德芳的股份最多,但由于胡德芳只是關注公司的技術,在管理方面放任其他合伙人負責。這種狀況給后來公司的內部分裂提供了溫床。胡德芳受到當頭一棒,不僅公司面臨困境,而且市場上平添了一個競爭對手。此時正好是2003年的“非典”時期。
痛定思痛后的胡德芳開始反思:單純的關注技術是不足以改變現狀的。于是2005年,胡德芳開始全面接管公司,并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結構。在理順公司治理和組建團隊后,拜特開始逐步走上良性的發展軌道。
就這樣,專注在資金管理軟件市場的拜特公司一直默默地在這個細分的市場上耕耘,腳踏實地的胡德芳帶領著這個公司開始迎來自己的收獲期,不斷取得一次又一次飛躍式的發展。2010年12月27日,拜特即將迎來自己的十年華誕,此時的拜特公司在企業集團資金管理領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并被權威機構評為“2010企業信息化建設貢獻——最佳資金管理機構獎”的殊榮。
“感恩文化”
事實上,在拜特公司不斷成長的背后,與其他公司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感恩文化”取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筆者與拜特公司多位高管的溝通發現,他們很多高層都是在這種文化的感召下,毅然而然地加入拜特公司。
現在的拜特公司員工,只要過年過節將公司發放的費用孝敬父母,拜特公司都會補助相應的金額郵寄給員工的父母。而對于拜特客戶來說,每簽約一份合同,拜特公司承諾都將以客戶的名義捐贈1000元給春暉組織,以資助一名貧困學生讀書,讓“每一位拜特客戶都是春暉使者”。
說到胡德芳熱衷公益事業和拜特公司獨特的“感恩文化”,就不得不說“春暉行動”,盡管胡德芳很少宣揚自己的公司,但由于其熱衷公益事業使得其成為“春暉行動”中的耀眼明星而名揚四處。“感恩文化”也感染了不少客戶,促進拜特公司的發展。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拜特公司剛剛走出困境,胡德芳本人手里有50萬現金,但與眾不同的是,胡德芳看到的不是“花天酒地的腐敗”,而是農村的非常貧困。“令人費解”的胡德芳并沒有考慮用這點僅有的錢去購車購房,而是捐贈出去,幫助家鄉孩子通過考大學走出貧困農村。
觸發胡德芳做出此舉的是他看到曾經就讀的小學母校,“竟然有300多名師生沒有水喝”。心中很不是滋味的胡德芳開始默默決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力所能及地改變這種貧困現狀。
當年,胡德芳從自己并不富裕的口袋中掏出了10萬元解決了母校的飲水問題,并為母校解決購置了電腦等一些教學設施。除此之外,胡德芳當年還做了兩件非常有益于家鄉人民的事情。一個是在貴州省春暉基金的資助下,自己帶頭并感召在外的游子為自己的家鄉修好了路,搭好了橋。另一個是為家鄉發展經濟“牽線搭橋”,并用自己所專研的資金管理理念把村里閑置的資金整合起來,成立了農業合作社,為改善家鄉的整體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專注帶來價值
作為拜特公司的創始人兼董事長,胡德芳不僅在“義舉”方面具有超越常人的舉措,而作為一個公司的帶頭人,胡德芳同樣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是中國第一批結算中心的籌建者,也是中國資金管理信息化浪潮的倡導者和先驅。
胡德芳的專注使得他成為了資金管理領域的實戰派人物,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曾先后幫助中國中冶集團、中國誠通集團、首都機場集團、廣晟集團、中國移動、蘇寧電器等上百家企業搭建資金管理機構,使得企業在控制企業風險、降本增效方面帶來顯著成效。
胡德芳認為,資金管理有4個目的:一是基于風險方面的考慮;二是降低財務費用,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三是增加融資能力;四是保護企業干部。按照胡德芳的理解,通過把銀行的風險控制機制、結算機制和信貸機制引入公司,再將企業本身的資金預算結合起來,就能形成有效的資金管理模式。
由于胡德芳在企業的資金管理方面的獨特理念和價值,使得拜特公司迅速獲得廣大客戶的認可。據悉,拜特公司每年復合增長率在30%以上。拜特也因此獲得了兩輪融資:2008年獲得IDG的風投,2009年久其軟件再次以現金入股拜特公司。
根據胡德芳的理解,資金管理是一個專業的領域,需要既懂金融,又懂財務、管理、IT技術的人才。由此建立專家團隊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拜特公司已經組建了一個10人左右的專家團隊,意欲為客戶提供更加有價值的咨詢和服務。
胡德芳說:“公司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其準備工作也在進行之中”。不過,在胡德芳心中,上市顯然不是最終目的,把畢其多年的心血在資金管理理念方面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更多的企業,讓更多的企業創造效益,整體提升中國企業的資金管理水平,這才是胡德芳自己追求的人生價值夢想。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2010_zkjsndrw/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