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李曉赟 龍章乾)2010年10月21日至11月29日,錦屏縣人民政府組織公安、安監、國土、電力等多家部門,對銅鼓鎮雷打坡廢舊金礦區內存在安全隱患但仍有非法開采跡象的廢舊黃金礦山進行整治。整治行動共回填礦洞201口,拆除工棚7棟,砸毀采金動力設備3臺,箍毀采金搖床3臺。
據了解,自銅鼓鎮雷打坡發現微細粒型號黃金礦藏資源以來,該區域曾作為主礦脈帶進行過大規模無組織開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為最高潮,采礦人數達萬人以上。隨著開采資源日漸委縮,雷打坡礦區雖已廢棄多年,但非法開采仍然不絕,近段時間以來,非法采礦現象死灰復燃,私人開采黃金成風,天柱、榕江縣及銅鼓鎮內外私人資金技術的大量涌入,雷打坡礦區進入新一輪盜采高潮,銅鼓鎮花橋村、敦寨鎮山洞村等礦區附近個別村民把在礦山淘金作為增收致富的門路之一,非法偷礦亂挖亂采、非法洗礦提煉成了他們的主業,擾亂了礦山開采秩序。到目前,雷打坡礦區內大大小小各種簡易的浸泡池、貴液池星羅棋布,廢棄礦渣隨處亂倒,易引發泥石流;不同規則大小的礦洞遍布整個山區,各個礦洞內亂石林立,極易發生墜石傷人和塌方事故。這些無證非法盜礦淘金行為,嚴重的擾亂了礦產資源管理秩序,也帶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針對此亂象,錦屏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組織了公安、安監、國土、電力等部門參加的礦山整治聯合行動組,重點對該片區仍存在的非法開采現象進行專項整治,銅鼓鎮人民政府負責實施,在實施填封行動前通過村村通廣播播放整頓公告、進村貼發通告進行宣傳等形式,加深附近群眾對整治行動的了解和理解。在一個多月的整治行動中,整治隊伍搗毀了礦區內的所有浸泡池、貴液池,對礦洞進行了填埋、拆除礦區內非法搭建的工棚和洗礦設施設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