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潘國雄) 自2004年以來,雷山縣先后出臺《關于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補充意見》等優惠政策,建立每年300萬元的財政發展基金,激活社會資金3億元,加快茶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基地建設規;。2009年,雷山縣建有茶葉基地 4.09萬畝,產值2171萬元,惠及農戶6650戶,戶均茶青收入2080元。其中,23個茶園種植達1000畝以上規模。體系建設標準化。2008年建立了“雷公山銀球茶”地方標準。2009年,“雷公山綠茶標準體系”的12個技術標準通過省級評審。2010年完成茶葉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的建設。品牌帶動效益化。雷公山“銀球茶”先后獲得“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鶴杯獎”、 “輕工部優質產品獎”、 “全國食品行業名牌產品”、 “貴州省名優茶”、 第四屆國際名茶評比金獎、“貴州省名牌茶產品”、 “貴州省茶葉行業著名品牌” 、“貴州省著名商標”, 2009年“雷公山綠茶”榮獲“貴州省十大名茶”。2010年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中國名茶”評選為金獎。
配套技術服務化。發展配套建設的茶葉公路151公里,沼氣池636口,集雨小水窖1220口。縣職業中學開設有茶藝、加工銷售管理專業2個班,學生23人。加強與中國茶科所、貴州省茶科所等部門進行技術協作,培訓了50余期近3000人(次),派員外出學習5期11人。
龍頭企業帶動化。茶葉加工企業由2001年的5家發展到2009年的11家,獲得QS認證企業達10家,獲得州級龍頭企業4家。茶葉年生產能力由200噸提高到900噸。初級加工廠(點)由2000年的11個增加到36個,這些龍企加工企業帶動2.6萬畝的茶葉基地規模化發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