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唐光新)近日,雷山縣丹江鎮東門村苗族婦女楊光蘭的優質果品基地里,經常會有人上門求教桃子、板栗等管護知識,“農技藍領”楊光蘭總是耐心地給予講解。楊光蘭說:“她是經過多次參加縣、鎮里農技培訓班,加上自己訂閱報刊自學而由過去一名普通的農民逐步成長為村里有名的‘農技藍領’的”。
近年來,該縣加大科技推廣和培訓力度,充分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科技創新型“農技藍領”紛紛涌現,目前,全縣共有5000多名農民經過科技培訓后,變身為農業戰線上的“農技藍領”。
該縣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堅持以培養高素質的鄉土實用人才隊伍為抓手,重點在茶葉、畜牧、果品、山野菜、中藥材、農副產品加工、商品流通等行業培養“農技藍領”。該縣還建立健全農業科技示范培訓激勵約束機制,穩定農業科技示范培訓隊伍,開辟農業科技示范培訓基地。在培訓渠道和方式方法上,該縣利用多媒體、互聯網、課堂教學、電教觀摩、現身說法等形式,對農民進行大規模、分層次免費技能培訓。
據了解,今年以來,該縣各類形式的農業科技示范培訓班先后開設果樹、蔬菜、養殖等10多個專業,共舉辦培訓班100余班次,累計培訓掌握一技之長的“農技藍領”5000余人。這些“農技藍領”不僅自己率先致富,成為農業生產“主角”,還引領周邊村民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推動了全縣產業發展。截止6月底,該縣完成茶葉種植面積5.1萬畝,采茶面積2.2萬畝,全縣茶葉總產量完成89.6噸,實現產值1386萬元,同比增長19.6%;完成楊梅基地建設6806畝,楊梅產量達到200噸;建成梨子基地17719畝;完成中藥材種植面積5604畝;山野菜種植面積4070畝;特色蔬菜種植150畝;山野菜、果品、藥材和蔬菜實現增加值5416萬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