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濃苗家”為她鋪就致富路
——訪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返鄉創業農民工李珍
○張希才 余勝文
2010年10月29日,當筆者到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阿濃苗家”采訪時,看到“阿濃苗家”游客如織,熱鬧的場面非常火爆,不禁讓筆者非常震驚。“阿濃苗家”老板李珍高興地說:“到過西江的人們都知道‘看西江知天下苗寨’,西江,用它獨具特色的美麗來回答到過這里的人們,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苗家樂在旅游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眾多的游客到西江千戶苗寨來,觀賞苗寨獨特的吊腳樓群,看民族歌舞表演,體驗苗族歌舞文化,吃農家飯,體驗苗家人的熱情好客,豐富多彩的苗家樂一條龍服務,讓廣大游客深深領略到了苗族風情的濃郁,農家樂發展成了西江旅游產業發展的一條靚麗風景線,也使興辦農家樂的我們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
今年35歲的李珍,出生于貴州省雷山縣西江鎮開覺村,她從小生在苗家,長在苗家,讓她養成了苗家人熱情好客的性格,1995年她嫁到西江千戶苗寨后,她與丈夫一起開辦了一家民族飯店,但由于當時游客少,經營不景氣,1997年,他們不得不外出務工。在外面的艱苦歲月,讓李珍重新給自己定位,李珍心想:在外面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要尋找一條新的致富門路。為此,2002年,李珍返鄉開辦了一家民族旅游商店,2003年,她抓住了雷山縣苗年節主會場在西江舉辦的機會,又開辦了“阿濃之家”,但當時游客少,苗家樂規模小,利潤非常低,一家人每天從早忙到晚都得不到幾個養家糊口錢,這些艱辛歷程使她在發展觀念上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她想,要通過苗家樂發展脫貧致富,需要依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利用旅游產業的發展機會,把農家樂擴大、上規模、上檔次。當她得知2008年9月26日第三屆貴州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西江千戶苗寨舉辦的消息后,她驚喜萬分,鼓起勇氣到信用社貸款20萬,再加上她多年的積累和縣委、縣政府的扶持資金共計50萬元,于2007年5月份籌資新建了“阿濃苗家”,2008年8月份正式對外營業,新“阿濃苗家”共有26個床位,能夠容納300人同時就餐,“阿濃苗家”通過豐盛的苗家特色飲食,獨具特色的長桌宴,濃郁的苗族文化氛圍,吸引了眾多旅游者前來用餐住宿。僅2008年9月旅發大會和“十一”黃金周期間,總收入達18萬元,純利潤近10萬元,實現了開門紅。2008年,“阿濃苗家”旅游總收入就達到106萬元,純收入45萬元。2009年接待游客4萬人次,旅游純收入達到40余萬元。2010年1-10月,旅游接待人數達3萬余人,旅游收入105萬元,旅游純收入達到38.5萬元。
自開業以來,“阿濃苗家”的旅游總收入達250萬元,純收入突破100萬元,成為西江千戶苗寨苗家樂的代表。如今,“阿濃苗家”名聲響起來了,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也對她們的服務設施、質量標準、文化水平、人性化服務等提出更高要求,所以她繼續擴大了經營規模,不斷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并加強服務人員技能培訓等,使“阿濃苗家”生意越辦越紅火。
李珍接受筆者采訪時說:“現在西江的一批批返鄉農民工,看到我開辦農家樂有了甜頭,大家根據自家條件,也貸款籌資修建或改造房屋,開辦起了農家樂。目前,西江千戶苗寨農家樂旅游接待戶發展到138戶,2000多個床位,可同時接待4000多人就餐,極大緩解了西江餐飲住宿接待壓力,并通過當地村民自主創業,實現當地勞動力轉移600余人。僅我家就為當地百姓提供了30多個勞動崗位,解決了當地部分就業困難問題,同時也帶動了西江周邊村寨的種養殖業發展。”
據了解,像李珍家這樣檔次的農家樂接待戶平時購買的大米、蔬菜、土雞、農產品都是西江當地和周邊村寨生產的,帶動了地方農產品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在西江周邊的連城、營上、干榮等村寨有規模養雞10戶,養豬4戶,蔬菜種植示范基地2戶,稻田養魚示范村3個,西江旅游發展整體效益開始顯現。
“現在,回頭看看‘阿濃苗家’的發展之路,我深深體會到,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為我鋪就了致富路子,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農家樂將進一步精益求精,用最好的產品和服務讓客人滿意,迎接四海賓朋,也通過農家樂發展,帶動地方就業,為西江千戶苗寨旅游服務,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李珍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