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潘國雄)“走嘞,一起到書屋里充充電!”12月13日吃罷早飯,雷山縣烏東村村民潘萬年就和鄰居家楊大哥一起來到村農家書屋,各自從書架上抽出種植方面的教科書,細細揣摩起來。
如今每到冬閑,“泡書吧”就成為雷山農民的新時尚,村民們還特意編了個順口溜:“農家書屋真不賴,科技圖書惹人愛,學習種養早致富,富了腦袋富口袋”來頌揚農民書屋帶來的好處。
“在烏東村,農民書屋成為村民們光顧最多、也是最熱鬧的地方。不少村民有事沒事都愛到書屋轉轉,互相間可以聊聊種植經驗……”當日下午,在烏東村農家書屋里,冷凍蔬菜種植能手楊和告訴筆者,農民書屋還是農民致富的“加油站”,農民愛到書屋查閱資料,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他就是從書屋里學到一手種植冷凍大棚蔬菜的好技術,現在大棚蔬菜每年創造收入達80多萬元,還被當地村民稱為“蔬菜大王”。在他的技術指導下,全村已有10余戶村民靠發展大棚蔬菜走上致富路。
據介紹,目前,該縣有56個行政村都建上農家書屋,農業科技、農產品加工、衛生保健、法律等各方面的書籍一應俱全。書屋里的圖書達萬余冊,各類光盤達30余種。
“自從有了書屋,村民賭博的少了,迷信的少了,酗酒的少了,游手好閑的少了;治安好了,鄰里關系好了,村容村貌好了;學文化用科技的多了,一心致富的多了。”西江鎮麻料村支部書記李世俊對書屋帶來的變化如數家珍,還舉了實例:2009年,村里開展人飲改造,動員馬上就通,水管通過誰家的地都積極配合。要在過去,這樣的事得磨破嘴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