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黔在線訊 遵義市紅花崗區仕美愛心養老院一位老太太病重。1月1日,院長吳仕美致電記者,希望通過媒體為老人尋找親人。
2004年10月,遵義縣蝦子鎮好心的陳女士撥打記者熱線,稱該鎮街頭一位乞討的老太太看上去非常可憐,記者聯系了紅花崗區仕美愛心養老院院長吳仕美,她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收留這位老太太,將她接到養老院(本報曾作詳細報道)。
轉眼,5年時間過去。吳院長告訴記者,5年來,面對她的詢問,老太太始終保持沉默,拒不透露來自何方,甚至不說叫什么名字、具體年齡等。但從她的聲音辨析,應是來自貴州少數民族地區。吳院長說,一個月前,老太太生病了,雖然也請來醫生為她進行了治療,但效果不明顯。一周前,老太太已不能站立,開始臥床,而且身體局部出現浮腫。
可能自感自己時日不多,連日來,病床上的老太太反復用微弱的聲音念叨:“黔東南、黔東南……”吳院長告訴記者,以為這個時候的追問能讓老太太開口說出實情,但老太太仍然保持緘默,只顧自己念叨。
吳院長說,可以斷言,老太太應該來自黔東南,但是,她為什么不說話?她有什么難言之隱?黔東南還有她的親人嗎?這些,都因為老太太的沉默而成了難解之謎。
一個老人淪為乞丐,而后在沒有親人陪伴的異鄉走向生命的盡頭,這是何等的悲哀!吳院長說,因此,她想通過媒體為老人尋找親人。事實上,老人的反復念叨亦表露出了葉落歸根的渴望。
病中的老太太已經失了人形,為了讓老人的親人易于辨認,吳院長向記者提供了一張老人健康時照片,希望其親人見報后與她聯系,聯系電話:(0852)8211881。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