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貴州消防 黔東南州委、州政府,為扭轉農村重特大火災頻發的被動局面,近年來,認真按照省人民政府第144次省長辦公會議精神和要求,緊握農村消防工作改革的歷史性機遇,連續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州委、州政府“十件實事”的重要工作當中。同時,詳細制定下發《黔東南州農村消防建設試點方案》,以消防部門為工作“主力軍”,聯合安監、供電、水利、文化等多個部門,按照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村消防工作的新路子,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有效遏制了農村重特大火災事故的高發勢頭。
2009年來全州共投入農村消防建設資金4725萬元,完成電改10798戶、廚改10007戶,修建消防水池237個,鋪設消防供水管網164.4千米,開辟消防通道107條15.4千米,安裝消火栓504個,購置消防機動泵209臺,配置消防摩托車14輛,全力保障了農民群眾生產、生活安全,積極創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高度贊揚和肯定。在黎平縣德順鄉地青村消防試點建設深入人心,村民們受益匪淺,當地群眾自發組織,用漢語、侗話兩種語言編寫《新編攔路歌》、《敬酒歌》、《送客歌》等侗族歌曲,以侗族大歌的形式感謝黨委、政府對村寨消防建設的關心和重視,古樸的民俗民風,優雅的侗寨歌聲處處體現出各級單位部門對農村建設所付出的心血和做出的貢獻,同時也體現出農村消防試點建設的成果、苗鄉侗寨的新變化及村民們的新風貌,如今歌曲已在各地傳唱,唱響了全州農村防火工作改革的新篇章。
據了解,黔東南州地處貴州省東南部,轄1市15縣1個開發區,共206個鄉(鎮),3549個行政村,總人口438.4萬人。全州人文景觀獨特,自然風光綺麗,森林和旅游資源豐富,素以苗家的吊角樓、侗家鼓樓及風雨橋等標志性建筑為特色,有“杉鄉、林海”之美譽,為全國重點林區之一,是一個典型的以農、林業為主的農業大州。由于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經濟條件等原因,黔東南州廣大農村大村寨多,連片居住突出,房屋鱗次櫛比,幾十戶、幾百戶甚至上千戶的自然村寨隨處可見,僅50戶以上自然寨就有3453個,其中100戶以上自然寨多達1288個,這些村寨又多以木質結構建筑為主,85%以上為木質結構房屋,耐火等級低,火災荷載大,不但失火頻率高,且發生火災后,蔓延迅速,一燒就是幾十戶、上百戶,歷來是全省乃至全國農村火災“重災區”,農村消防工作難度大,防火任務異常艱巨繁重,可以說,黔東南州是坐在“火堆口”上談防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