埡口村的“生命之井”
本港訊 (記者 楊驥 攝影報道)四聯村埡口是今年凱里市鴨塘鎮最干旱的村莊之一,亦是該鎮飲水最困難的村寨之一。4月5日,記者來到該村采訪時了解到,我州做的幾次人工增雨,給該村村民解決了飲水問題,但耕田育秧仍需等待大雨出現。
據寨老楊通榮介紹,去年12月分后,該村井水的出水量僅達原來的3成,僅能滿足全村170多戶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而進入今年2月份以后,大部分井水已經干涸,村民們遇到了嚴重的飲用問題。從此,村民們打起了挑水“游擊戰”,只要是可能出水的地方,都會有村民守候著,部分村民甚至騎著摩托車到5公里以外尋找水源運回家用。
在該村的村口,記者看見有一口大井,井水水位高約20厘米,一股小泉正源源不斷的向井里注入新鮮水。村婦們一邊洗著衣服,一邊快樂地交流著。
楊通榮老人說,這口井是該村的“生命之井”,80%以上的村民依靠這口井過生活。這口井最大蓄水量達500多挑(以每挑水重100斤計算,該井竟能蓄水25噸以上),在雨水充足的季節,該村村民根本不擔心飲水問題。但自去年8月份后,該村就沒有下過一場像樣的雨,大部分稻田提前干涸,少數稻田還顆粒無收。“生命之井”的水位也每況愈下,到今年2月份后,這口井每日的出水量竟不到100挑,村民的飲水問題空前嚴峻。
楊通榮老人說,上個月20日之前,村民們為挑到充足的水,有的村民半夜三更便起來挑水。在白天,近百挑水桶在井前排隊等水,令人嘆為觀止。水挑到家后,淘過米了水用來喂牛,洗完菜了接著洗臉、洗腳,反復用幾次才能倒掉,每個家庭每個月只能集中洗一次衣服。
“兩個星期前下了一場大雨,這幾天還下了幾場小雨,井水充足多了,全村的生活用水基本上得到保證了,”在“生命之井”洗衣服的村婦們笑著對記者說,“水夠喝了,要是再下幾場大雨,能犁田育秧了,那才好嘞。”
楊通榮老人說,因為不下雨,春耕打田沒法開始,大部分村民已經決定把望天田改種玉米等旱作物了,但其他田仍在進一步觀望。
記者問村婦們:“你們知道這雨是怎么下的嗎?”
村婦們相互看著,以為記者問錯了。記者再問了一遍,一名村婦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當然是干旱多了就下雨了,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下雨的。”
楊通榮老人和村婦們知道下雨解決了全村人的飲水問題,但他們不知道,這雨是州委、州政府及各氣象部門精心策劃,費盡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我州的旱情并沒有在這幾場雨中得到解決,全州的旱情仍在繼續著,抗旱救災大行動仍在繼續著。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節約用水開始做起,為全州打贏這場抗旱的攻堅戰、持久戰而努力奮斗。
傍山而居的埡口村
油菜花開點綴山村
蜜蜂喜迎豐收時節
萬物爭春 1
萬物爭春 2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