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娟的堂弟吳光國(右一)等合影
吳文娟成長的地方
本港訊 (記者 廖強)前不久,85歲的老人吳文娟彌留之際,非常想見她失去聯系了50年之久的麻江親人,他的兒子王凱為圓她這一心愿,向媒體求助(本港曾有詳細報道)。雙方在5月10日取得了聯系,兩天后,吳文娟老人安詳地離開了人世,而她兒女們表示,老人不在了,但是這份難能可貴的親情,他們會延續下去。
一紙新聞 兩地三媒體共同展開尋親行動
今年“母親節”到來之際,家住湖北黃陂的85歲老人吳文娟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痛苦不堪……他的兒子王凱看在眼里,急在心頭,王凱知道,小媽不僅是因為重病纏身,更因為在彌留之際,她遠在貴州麻江的親人仍杳無音訊,這讓她死不瞑目呀。王凱心急如焚,他最后撥通了湖北《楚天都市報》的新聞熱線求助。
5月8日,《楚天都市報》對這個奇特的尋親故事作了報道。5月10日,《貴州都市報》轉載了相關報道。
同日,黔東南信息港也對報道進行了轉載,并通過《黔東南手機報》發布尋親信息,同時積極與《貴州都市報》駐凱里站記者取得了聯系。
麻江縣人民政府縣長陳曉瓊在收到5月10日的《黔東南手機報》后,立刻責成麻江縣民政局展開調查,希望能幫助吳文娟老人完成心愿。
就這樣,一場尋親行動在湖北和貴州麻江兩地展開。
閱報“閱”來一個奇跡
出嫁在貴陽的吳女士也是麻江縣人,5月10日當天,她像往常一樣翻閱報紙,很快就被《85歲“小媽”想見娘家親人》的報道吸引了,看畢文章,她立即與遠在麻江縣宣威鎮的父親吳春信取得了聯系。奇跡出現了,吳春信在電話中告訴女兒:聽說我們本家族有個姑太出嫁到了湖北,可能就是報紙上所說的吳文娟了。
隨后,吳春信來到宣威鎮巖鶯村6組,找到了本家族人吳光國等人核實此事。吳光國今年77歲,是吳文娟的堂弟,小時候兩人經常在一起玩耍,他對吳文娟的情況了如指掌,他很肯定地說,報紙上說的就是幾十年前出嫁到湖北的吳文娟了。
事后,巖鶯村的吳家人通過楚天都市報找到了王凱的電話,雙方就這樣取得了聯系。吳光國詳細詢問了吳文娟的情況,然后他更加肯定地告訴王凱說:“她就是我們吳家的人呀,我是她的堂弟,你的堂舅呀!”在電話的另一頭,王凱幾度哽咽:“舅舅,終于找到你們了!”
通話的時候,吳光國要求與堂姐吳文娟對話,然而,這個時候,他的堂姐,已經不能說話了。
幾分鐘后,王凱來到小媽吳文娟的身邊,對著她的耳朵說:“媽,找到舅舅他們了……”吳文娟的頭搖動了一下,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兩天后,吳文娟永遠閉上了眼睛!耙驗楹图胰寺撓瞪狭,老人走得很安詳!蓖鮿P接受都市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
兒時伙伴的回憶:她善良、她命苦
5月25日,記者驅車趕到麻江縣宣威鎮巖鶯村6組,找到了吳文娟的本家人吳光國等人。
在吳光國的記憶中,吳文娟是個大盤子臉,胖胖的,長頭發,1.5米左右的個頭,人很善良,很熱心,很勤快,左右鄰居都說她是個好姑娘。
“只可惜,她命苦了點!”吳光國說,她7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沒過幾年,大哥、二哥也相繼病逝。
送走兩位哥哥,吳文娟就離開巖鶯村,到今麻江縣杏山鎮仙鵝隆昌的舅舅家生活。
后來,有個被人們稱之為“王干事”的男子出現在了隆昌,舅舅就把吳文娟嫁給了他。“這王干事是湖北人,幾年后他把吳文娟帶回了他的湖北老家,就這樣,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的這位堂姐!眳枪鈬f。
吳文娟的堂嫂莫文蓮也回憶說:到湖北后,王干事與吳文娟還不時來信,她清楚的記得,一次吳文娟在來信中還附上了照片,照片是吳文娟本人和兩個女兒的合影!皡俏木甑母赣H1958年去世,也許是父親不在的緣故,后來聯系就中斷了!”莫文蓮說。
吳光國等人還告訴記者,吳文娟家共有五兄妹,上有大姐、大哥、二哥,下有她和弟弟吳光鼎。“吳光鼎要在世,應該是83歲,只是他已于1990年去世,沒有后人!眳枪鈬f。
吳文娟在敘述家鄉特征的時候特別提到自家門口有兩棵大樹,還有一條河……就此,吳光國等人說,確實如此,河就是村口的小河溝,而兩棵大樹,因為已干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砍掉了。
我們要把親情延續
與遠在貴州麻江的親人取得了聯系,也算是了卻了老人的一樁心愿,王凱和家人對此是感嘆不已。他告訴記者,為了讓九泉之下的小媽更寬心些,他們全家決定在今年7、8月份到麻江宣威來走一走,看一看,看望久違的親人。
“母親不在了,但是這份親情我們還要延續下去,今后,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后代都會知道,在貴州那遙遠的山區,有我們的親人,我們血脈里流著一樣的血液。”王凱說。
在此前,為了找到小媽的親人,王凱查閱了大量關于麻江、關于黔東南的資料!黔東南、麻江還是很不錯的地方,植被好,氣候好,民族風情濃郁,我們真的很想來看看!蓖鮿P說。
麻江縣人民政府縣長陳曉瓊、麻江縣民政局局長彭禮玲、宣威鎮人民政府對本次采訪大力支持,特此致謝!
相關事件回放:
離家65年 彌留之際85歲"小媽"想見娘家親人
http://www.zhxpm.cn/news/sh/201005/32011.shtml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