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李麗娟 攝影報道)黃平縣野洞河鄉一村寨,有一位遠近聞民的鄉村醫生,他通過長期實踐而發明的接骨治療良方,前不久獲得了國家專利。省外一家制藥企業獲悉后,欲出資近400萬元買斷此良方專利權,但這位鄉村醫生卻不愿出賣。
“這是我苦心研制的接骨良方,哪能說賣就賣哩。”6月7日,記者在黃平縣野洞河鄉野洞村見到了這位頗具傳奇的鄉村“土醫生”――57歲的張定德,張定德是野洞村衛生所負責人,以主要擅長醫治接骨、乙肝、肺結核等疑難雜癥而聞名。說起張醫生,四鄉八寨的鄉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他的醫術技藝還遠播北京、河南、安徵等地,慕名而來這座小山村找他治病療傷的外地患者更是絡繹不絕。
張定德說,他祖上幾輩人都是行中醫的,傳至他已是第五代。12歲時,母親將祖上中草藥秘方傳授給了他,并希望他造福鄉親。27歲那年,他接管了野洞村衛生所,走鄉竄寨行醫,成為一名“赤腳醫生”,也成一名母親希望中的名符其實的傳統醫藥傳承人。
此間,為更好地系統掌握和鞏固中西醫科學理論,張定德還自費到北京醫藥衛生專修學院學習中西藥結合全修專業,后又參加了北京名醫名療研究推廣中心進修。通過進修學習,他的理論知識和診療水平不斷提高,不僅在中草醫治骨傷、肝病上名揚四方,還熟悉內科、婦科、兒科等病癥的診治。
野洞村一位知情村民告訴記者,至目前,張定德已治療骨折病人超過7000多人、其他病癥患者10000人以上,這其中有來自北京、山東、江蘇、河南等全國各地的患者。談及此事,張定德非常謙遜,他說,這些外地的多為骨折和乙肝患者,他們是在網上知道他的特長或是經他人介紹而來的。印象最深的,是在2003年,河南的一位21歲乙肝女患者,她患病后,到各地醫治了3年多未逾,后來到他這里,醫了一個月便痊愈。“后來她來信說再也沒有復發”。
去年,張定德結合組傳秘方和自己長期的實踐積累,將所發明的《接骨膏及其制備方法》申報并獲得了國家專利權后,隨后,江蘇連云港市的一家制藥企業,特意發函給張定德,與他商榷出380萬元買斷他的這個專利知識產權,但被張定德予以婉拒。張定德對記者透露時,買斷不行,來他這兒投資合辦制藥廠可以,“因為我有義務為家鄉的發展盡力,讓鄉親們擺脫貧困,這樣才能報答父老鄉親對我的信任。”張定德坦言。
行醫近40年,張定德曾先后被評為黔東南州“優秀鄉村醫生”、獲中華名醫獎牌證書、中國傳統醫學科學院“杰出成就獎”等等榮譽。先后在國家級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篇,撰寫的醫學論文多次獲獎。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