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陸文禮師傅正在核對設計他身后建造的全省第一高鼓樓圖紙的情形。
本港訊 (特約記者 陸書明 攝影報道)今年70歲的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陸文禮,在黎平縣城休閑廣場設計的一座鼓樓高52米、共25層(這坐樓所代表的意思是:黎平縣2010年總人口52萬人、25個鄉(xiāng)鎮(zhèn))。日前,這座全省第一高鼓樓的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目前進入安裝電梯和裝修階段。
陸文禮出生于黎平縣肇興鄉(xiāng)紀堂村。50多年來,他參與設計建造的鼓樓、花橋、吊腳樓已超過500座。這些遍布北京、上海、廣州、貴陽等全國各地的“陸氏”作品,已成為侗族建筑里的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從小就立志做木匠的陸文禮,通過祖輩相傳和不斷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憑著一根丈桿、一把直角尺、一個墨斗盒,將成百上千的錯綜復雜的木梁、柱、掾、枋、板在木馬上做成,不費一釘一鉚,全以榫銼開槽的方式銜接結合,不差絲毫,牢固嚴謹。
為了讓后人能有一個制造鼓樓花橋的圖譜,他下決心手繪一本《鼓樓制造圖冊》。他在平時的鼓樓、花橋施工中,把每個細節(jié)和經驗都繪制下來,通過三年的精心策劃,一本數(shù)百頁厚的侗族鼓樓圖冊,共有146個目錄的鼓樓圖紙問世了。古稀之年,鑒于陸文禮改變了鼓樓建筑無施工圖的歷史,對侗族建筑文化的傳承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先后被中國文聯(lián)、貴州省人事廳授予貴州省首批“中國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和高級工匠師”的稱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