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記者 李麗娟 攝影報道)在凱里市的和平村住著這樣一對老人,男主角廖永香,今年96歲;女主角潘海珍,今年95歲。兩位老人一起走過了近80載,到今天兩位老人恩愛如初,他們演繹了怎樣的一段愛情傳奇故事呢?
和平村位于清水江畔凱里經濟開發區,是一個山清水秀林木蒼郁的苗寨。9月15日,秋高氣爽的日子,記者踏進這個苗寨。
時值秋收,廖永香夫妻家里也不例外,老人的院里堆滿了玉米,二老已經連續忙碌好幾天了,房梁屋架掛滿了兩人親手捆扎好的苞谷,一眼望去,煞是喜人。廖永香老人生于1914年,妻子潘海珍生于1915年。
廖永香老人回憶道,17歲那年,他到鄰村辣子寨去游方(黔東南苗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一種方式),在蘆笙場上遇到了辣子寨上的姑娘潘海珍,兩人聊上了一會兒后,便彼此傾慕。不久,兩人以自由戀愛的方式走到了一起,選了一個良辰吉日,潘海珍便嫁到了和平村與廖永香完婚。
婚后,廖永香做了一名船工,在清水江上行船打魚、運貨掙錢。上到過都勻,下到過湖南洪江,無數次行遍整條清水江,一直干到60歲。“當年我出門掙錢養老婆,而今我行動不便了,是老婆子來料理我啦。”廖永香老人樂呵呵地說。而在一旁攏曬玉米的潘海珍老人卻扭頭一笑。
老太太潘海珍年青時能歌善舞,手也巧,他會繡花,紡布等是個性格開朗很風趣的老人。如今,他還能半苗話半漢語與客人交流,往往逗得客人捧腹大笑,笑得眼淚水都流出來。兩位老人說,這里的山水、草木熟悉得像自己的十根手指,房前屋后上坡下坎,不論白天夜晚,閉上眼睛也能穩穩當當走上幾圈不摔跤呢。
兩老有一個兒子,今年57歲,在村里教書。廖家人四世同堂,共有9人。兒子、兒媳十分孝順,都在勸二老少做些體力活,但天生愛勞動種地的老人就是閑不下來。如今年近百歲的二老,仍堅持與兒子分開居住,老人住下屋,兒子一家住改建后的上屋,一家人其樂融融,聚在一起談笑風生。老人稱,他們選擇自己單獨居住的主要原因是自由,起床、吃飯、作息時間自行安排,相互不受影響。
二老的生活飲食習慣有些不尋常,兩人都愛喝酒,而且一日三餐不離酒,一餐每人定量二兩,且愛吃酸湯,餐餐不離。此外,廖永香老人也喜歡抽自己種的土煙,親朋好友來探望老人,買來的瓶裝高度酒和香煙他一律不喝不抽,老人說那些“洋酒洋煙”會醉人的。
兩老相親相愛已共同生活79年,相濡以沫,恩愛有加。夫妻倆基本沒有遇到過跌宕起伏的坎坷之事,也從不吵嘴打鬧,偶爾斗斗氣也只是因“飯煮硬了,鹽放重了”。
在這對老夫妻的榜樣影響下,和平村家里老少、鄰里鄉親,關系相處和諧,遠近聞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