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特約記者 石慶偉 攝影報道)10月10日這天,對于劍河縣八旬老人申傳祥來說可喜可賀,他耗費10年心血著成的《今體詩鈔注釋》終于與讀者見面了。
據老人介紹,《今體詩鈔注釋》一書分上中下三集,近百萬字。《今體詩鈔》編寫者為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全書二集十八卷。前一集九卷選錄唐人五言律詩(包括排律)552首;后一集九卷選錄唐、宋人七言律詩回10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他購買一本新的《今體詩鈔》,書中基本上沒有注釋,只有選編者為數不多的簡短夾注和腳注,于是便萌發為此書注釋的念頭。
時年近70高齡的他,雖然年老多病,但還真有點蠻勁。書到用時方恨少。一是缺少所需資料;二是沒有幫手。注釋絕非易事,時過境遷,文字的音、形、意均變化。但勤奮好學的他沒有打退堂鼓,硬是往有關書籍里鉆,查資料,尋找知識“殿堂”之鎖鑰匙,樣樣躬親,緊鉆、慢啃10余年時間使《今體詩鈔注釋》以嶄新的面貌示人。
“老申一生愛讀書,幾十年來一直訂閱10余種報刊雜志,寧愿在生活上省吃儉用,也要擠錢出來買書。他的家產就是幾柜子書。”他的老伴龍竹蘭指著滿房子的書籍說道。
一位剛看過這部書箱的張先生感慨地說:“申老為此書注釋已年愈花甲,他就是不服老,能堅持10多年時間,著成了這部頗有份量的大作,作為我們青年一代該好好向他學習!”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