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妮繡業”帶動苗鄉兒女奔富路
——記黔東南州民族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楊阿妮
·張希才
刺繡
旅游包
盛裝服
盛裝裙帶
2010年11月6日,筆者在雷山縣城民族銀飾刺繡商品一條街找到了“雷山縣阿妮繡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楊阿妮,見她和6位苗族婦女刺繡師傅正雙手忙于插針繡朵,各種花樣外觀精美的盛裝、便裝懸掛在堂屋里。“現我們加班加點生產這些苗繡產品,正是為今年意大利客商和雷山苗年暨西江鼓藏節簽3萬多元的盛裝、便裝‘訂單’而準備”。楊阿妮說。
今年34歲的楊阿妮,出生于貴州省雷山縣郎德鎮烏肖村,她生在深山溝里,長在苗鄉村寨,讓她養成了好學苗繡的性格。楊阿妮從小學讀書時愛好工藝美術,她在中小學讀書期間,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在家里邊學習書本知識,邊向母親學習插針繡花,終于繡出了自己穿的數件花衣。她喜歡穿苗衣,不論在小學或中學讀書都身著苗族服裝(花衣)。1995年她在雷山民族職業中學讀書時,老師分她在刺繡班,使她圓了繡朵“夢”。1998年畢業于職高民藝旅游專業系。2001年12月,她嫁到本縣的望豐鄉青山村。潘方、阿妮由于愛好文藝,她倆被聘為雷山縣文工團演員。其間,她與縣文工團一道赴全國各地演出,她身著自己繡出的苗裝在舞臺展示,深受觀眾的好評。在縣文工團的艱苦歲月,讓楊阿妮重新給自己定位。阿妮心想:在縣文工團演出也不是長久之計,我有苗繡這門技能,要改變行業。于是,2005年她從事刺繡行業,由于她繡出的盛裝、便裝等服飾產品深受顧客的喜愛。2006年,她繡出長7米、寬80厘米的“雷山風土人情繡圖”,參加“開磷杯”多彩貴州旅游商品選拔賽中,榮獲“雷山名匠”稱號。2006年11月被黔東南州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評審任職中級工藝師。2007年4月,被雷山縣人民政府評為“首批民族民間刺繡工藝師”稱號。2006年—2007年的兩年間,出售商品總收入15萬元,純收入8萬余元,實現了開門紅。
為了擴大苗繡業規模,讓苗鄉姐妹刺繡能手一起致富,2008年7月,她組織成立了“雷山縣阿妮繡業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苗鄉姐妹刺繡能手參加公司達53人,每年手工刺繡出盛裝產品60多套,便裝530多套,由于她們生產出來的盛裝、便裝美觀,深受顧客喜愛,盛裝每套售價為9000—15000元,便裝每套售價800—1200元。據統計,2008年銷售總收入18萬元,純收入9.5萬元;2009年總收入23萬元,純收入10萬元;2010年1—10月總收入20萬元,純收入8萬元。刺繡的女工按多勞多得計酬,她們月均純收入達600—1500元不等。不少婦女高興地說,現在我們搞刺繡行業,既解決了勞動就業,又能安心地照顧家人,受到家里老少的歡迎。
剛開始,有的婦女不按訂單完成,又不向法人代表打招呼,造成訂單延誤等,但經過阿妮的說服教育后,刺繡產品按時完成,她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實踐證明,婦女刺繡能手們嘗到了甜頭,你追我趕,超額完成“訂單”任務。
通過阿妮和她的姐妹不斷的努力,保護和發展雷山苗族的傳統刺繡特色和工藝,現苗繡產品銷路好,供不應求,得到社會和市場的認可。為此,楊阿妮2009年6月被黔東南州人民政府授予“州級民族民間文化優秀傳承人”榮譽稱號。這鼓勵著她繼續在創業路上走下去。現在阿妮的企業正在積極產品改良,將原來過于繁復的苗繡圖案簡化,然后批量生產,擴大規模,并且產品的種類也從絲巾、服飾類延伸到床上、旅游用品等領域。目前,阿妮繡業的產品除在省內外供應外,還遠銷日本、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
“今后我的繡業公司將進一步精益求精,刺出最好的苗繡品讓顧客喜愛,并帶動苗鄉兒女為推動雷山的經濟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楊阿妮說。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