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你應(中)與兩位銀匠師傅正在忙于打制銀飾
穆你應身著老祖公穆可樂為苗族起義軍張秀眉、楊大六打制的一套戰衣
本港訊 (特約記者 張希才 攝影報道)8月8日,筆者在雷山縣城拐了幾條街,找到了“貴州省雷山縣飛碟銀飾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穆你應,見他和3位銀匠師傅正忙于打制銀飾、銀具將于今年9月中旬參加上海世博會亮相和供應雷山苗年節、西江鼓藏節需求。聽說記者要采訪,穆你應競有些激動,馬上停下手中的活,與記者攀談起來。
控拜“銀匠村”打制銀飾已有400多年的傳承歷史,已有9代祖傳,一家一個作坊,藝術制品從粗到精逐步升華,傳藝形式是以老帶小,親朋互教,父子相承,代代相傳。穆你應生于1979年1月,他在小學讀書時愛好工藝美術,小學畢業后,在中學讀書期間,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跟隨父親邊學書本知識,邊學民族銀飾制作,終于學到了銀飾制作工藝。如今,穆你應已成為雷山縣西江鎮控拜村苗族高級銀匠師。改革開放后,控拜村203戶,外出到湘西、桂北、黔西、滇東以及銅仁、興義、凱里、安順等少數民族地區設點專制銀飾加工就有100多戶300余人。而穆你應夫妻1998年跨鄉到雷山縣城租房開設一家銀飾加工坊。為了擴大規模,他多方籌措資金,于2008年6月,投資50萬元在雷山縣城成立了“貴州省雷山縣飛碟銀飾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目前該公司有員工20余人。他們生產出民族銀飾品和民族旅游商品兩大類。銀具有:銀酒杯、銀酒海、銀壺、銀碗、銀筷、銀匙、銀勺、銀盤、銀碟、銀仿動物、仿建筑物工藝品等;銀飾有:銀項圈、銀項鏈、銀鎖、手鐲、戒指等。他的產品遠銷美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產品供不應求。由于銀飾、銀具銷路好,每月銷售收入15萬元,員工每人每月工資3000元。除成本和員工工資等各項開支外,月純收入0.8~1萬元。
穆你應雖然左眼、右腳受殘,但他人殘志不殘,長期積極研制、提高、創新民族銀飾工藝品制作和生產,在創意中展示傳統工藝,通過市場開發,傳承和發展苗族文化。2008年先后,榮獲“全國金銀工藝品制作師”稱號、“貴州省鄉土人才專業資格證書”;2008年12月參賽作品“銀屏蝴蝶媽媽”獲得貴州省旅游產品三等獎;2009年5月在中國·鳳凰苗族銀飾文化節銀器鍛造比賽中榮獲二等獎;榮獲2009年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天工藝花·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銅獎(見圖二);2010年7月7日,貴州省雷山飛蝶銀飾有限公司經國家被評為貴州省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