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13日晚黔東南州演員在世博園區的演出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組成150多位演員參加的龐大陣容,昨晚在浦西園區綠地廣場上演了一臺大型歌舞《天歌神韻》。從侗族大歌,到苗族飛歌,來自山野村寨的歌聲回蕩在黃浦江畔,猶如在世博園區拂過陣陣樸實自然的清新之風。
姑娘們戴銀飾、穿彩裝,走上舞臺灑落一路碎鈴聲;黑衣小伙連蹦帶跳,渾身透發出憨厚的勁兒。別看《天歌神韻》只有短短90分鐘,此起彼伏呈現在觀眾面前的節目,卻各有特色。小黃村的九姐妹站定之后一張口,齊齊整整的侗族大歌便跌宕起伏唱響在耳畔。州民族歌舞團副團長白曉光是侗族人,他告訴記者:“侗族沒有文字,大歌通過口口相授、代代相傳至今。我的外祖母就是一位歌師,我從懂事起,就記得她每年走村訪寨傳習歌藝。當然,我也在耳濡目染之中,開始了侗族大歌的傳承生涯!
雖然熱浪逼人,但侗族、苗族的演員們在舞臺上的表演,都毫不含糊。73歲的老藝人唱出了充滿滄桑感的祭祀歌聲,女聲的高音突然銳利噴發,《水·鼓·舞》展示了苗民祈雨的古老場景,歌聲的對比和舞蹈的力量散發著現代藝術的魅力。白曉光介紹說:“黔東南地區眼下正處于農閑階段,150多位演員大多是自治州下屬6個縣的各族村民。這些歌和舞,都是大家平時在村寨里、趕圩時唱慣了跳熟了的,所以是真正的原生態!
童聲大歌、女子大歌、多聲部情歌、琵琶歌……木鼓舞、錦雞舞、蘆笙舞、古瓢舞……《天歌神韻》為世博會的游客們展開了一幅幅民風民俗畫卷。細細品味飛揚的歌聲和舞姿,可辨別出演唱技巧有復調組合,也有真假聲結合,有率直的高亢,也有委婉的輕吟,題材也千姿百態,但演唱主題卻都圍繞著內心情韻的抒發,還洋溢濃濃的幸福感。
(楊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