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紅豆杉,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由于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中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聯合國也明令禁止采伐。然而,通過筆者走訪調查,在岑鞏縣客樓鄉境內發現有野生的千年古杉兩株,大小總數在萬株以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生態奇跡。
聽說岑鞏縣客樓鄉生長著許多野生的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紅豆杉,大為驚奇,秋高氣爽時節,筆者約同縣電視臺記者李昌焯慕名前往客樓鄉,進行為期兩天的實地走訪調查。
在客樓鄉黨委政府的大力幫助下,我們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在客樓鄉境內仍然生長著千年以上的紅豆杉兩株,大小總數在萬株以上,有兩個龐大的紅豆杉聚生群落,數量均在60株以上。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生態奇跡。
這里是“紅豆杉王國”
9月20日,一大早,我們來到離縣城70余公里的客樓鄉。
一下車,我們頓時感到一陣沁人心脾的涼爽,“高原涼鄉歡迎您”的廣告牌格外醒目。
眼前,田地里,是片片絢爛的金黃;群山上,是蔥蔥郁郁的森林,秋風不時鼓動起林海綠浪奔涌起伏。
副鄉長劉寒雨說,客樓鄉的森林覆蓋率在69%以上,位居全縣前列。
客樓鄉原人大副主席、《客樓鄉志》主編楊秀祥,對當地的珍稀樹木曾作過深入的調查和研究保護。他說:“客樓鄉不但森林植被好,還長有多種珍稀植物,如紅豆杉、櫸木、銀杏,甚至還發現過一株桫欏樹。
“我們這里要數紅豆杉數量最多。碗口粗的全鄉有千余株,拇指大的在萬數以上?蜆青l主要有兩種土質,一種是泥地,一種是沙土。凡是有沙土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地生長著紅豆杉。”楊秀祥說。
楊秀祥還說,當地群眾都把紅豆杉叫作“背丫杉”,分公樹和母樹,公樹只開花不結籽,花細碎成黃色;母樹授粉后結籽,果子于古歷十月成熟,紅色,像南方的相思豆,很好看,也很好吃。
由于楊秀祥忙著給煙農收購烤煙,沒能陪同我們調查采訪,按照他介紹的生長方位,我們在客樓鄉黨政辦負責人周重欽的陪同下,坐上獵豹車在鄉村公路上穿山越嶺展開尋訪和調查。
司機李正權是客樓人,對當地情況十分熟悉,他很快將我們帶到需要調查的地方,所到之處,果然看到了藏身在大山深處的龐大的“紅豆杉王國”。
在下寨村周家灣組一個山坡上,我們看到一處枝繁葉茂的古樹群,進入林中,只見古木遮天蔽日。紅豆杉、銀杏幾種珍稀植物在此同時出現,最為高大者即是我們尋找的第一棵“紅豆杉王”。
眼前的豆杉王,大得驚人,超過了所有人的想像。根部異常龐大搶眼,直徑約有2米多,我們4個成人才勉強環抱過來。樹干呈褐色,粗壯遒勁,直插云天,仰天長視而不見其頂。樹身上仿佛布滿將要脫落的皮屑。密密修長的樹枝向四周伸展出巨大的綠色樹冠,覆蓋了周圍相當寬遠的地盤,雖然此時秋陽高照,但樹下卻顯得十分陰暗。
紅豆杉的葉子也很特別,呈螺旋狀互生,基部扭轉為二列,條形略微彎曲,青翠欲滴,很是美麗壯觀,與筆直粗壯遒勁的樹干形成獨特的形象,在眾樹中自成一道異樣的風景。
第一次看到這么高大古老的豆杉樹,大家都覺得稀奇,握著手中的照相機和攝像機忘情地拍攝不停,然后一個個跑過去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與它合影留念。
“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樹,看著就讓人涌起強烈的敬畏感。”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周重欽,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這樣說。
樹群中還有兩株古楓,均要4個成人才能合抱,我們觀賞留連了好一陣子,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我們繼續沿著盤曲難行的山村公路,繞山上行,在下寨村的高井坳組看到了第一個紅豆杉群。
高井坳坐落在一處山谷的半山腰上,四周被茂林修竹掩映著,寨中及周圍都長著紅豆杉樹,尤其是寨前的一大片,約有30余株,聚生成一片,全是合抱的大樹,清一色筆直的樹干高度在20米以上,形成一道迷人的風景。由于此地林深無路,我們無法知道這里究竟長有多少紅豆杉,據村民介紹,這里的山上到處都是。
在鞍山村芭蕉坪組的寨子里,我們看到進寨路邊和房前屋后,聚生著60多株紅豆杉的大群落。在這里,我們同樣無法調查所有生長紅豆杉的山坡,這里的森林植被還處于原始狀態,最近才修出一條通組小公路進到寨子中,道路都在森林中掩藏著,人很難行走。
在豐壩村龐家寨,我們老遠就看到一株巨大翠綠的紅豆杉挺立于寨中央,遠遠高出全寨的房屋和寨樹。這是第二株紅豆杉王,它與寨后的小山平頭,仿佛在居高臨下地護佑著寨子里的村民。
這株紅豆杉樹大得更加驚人,我們4個成人合抱不過來,在村民家中找來卷尺測量,胸圍達到5.9米。樹高大約在30米以上,樹身顯得更加蒼老遒勁。
據當地群眾和楊秀祥稱,客樓鄉這兩株“紅豆杉王”樹齡至少已在千年以上。
“我們土黃村的山上到處都有紅豆杉樹,這里簡直就是紅豆杉的‘王國’!”土黃村大麻沖組村民肖定福這樣形容。
野生紅豆杉生長條件苛刻、生長地域窄小,對氣候條件要求嚴格,為什么能在客樓鄉出現“紅豆杉王國”呢?
楊秀祥稱,獨特的地理位置、潤濕的氣候、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地群眾強烈的樹崇拜意識,是紅豆杉樹得以繁衍生存的主要因素。
《岑鞏縣志》記載:客樓鄉位于岑鞏縣西部,全鄉土地總面積70.26平方公里,屬縣境的高山平原區,部分為深溝河谷地帶,地層出露為寒武系,溶洞消坑多,平均海拔850米以上,最高為1204米,晝夜溫差大,全年平均氣溫僅13.9度℃,降雨量1125毫米,春夏季氣候濕度較大。這種獨特的環境氣候,特別適合紅豆杉生長。
當地群眾敬樹如“神”
把樹當作“神靈”崇拜,村民心中有著強烈的敬畏意識。
這是筆者在調查走訪中,意外發現的奇特現象。
在下寨村周家灣組的古樹群下,至今仍然保存著一座清朝時期修建的“飛山公主威遠侯王”神廟,從殘留的香火跡象看來,當地人在這里敬拜得很隆重。
一位正在附近打谷的74歲老翁對我們講,每年來朝廟的人特別多,神廟右側有一座戲樓,在文革時期被毀。但沒人敢毀廟,廟樹也不敢動,怕招報應。
“那棵紅豆杉王樹,我們連片皮皮也不敢去動一下,年年敬廟的時候,還要敬它呢?”老人說。
老人還說,這棵樹稀奇得很,太陽大的時候它下毛毛雨,下雨的時候,它不見雨。
21日中午,當我們來到豐壩村龐家寨調查時,出現了更為奇特的一幕。
龐家寨群眾看到我們圍著古紅豆杉樹拍照時,他們一個個都跑來觀看。一下子圍了10來個村民。他們驚訝地看著我們的舉動。
當我們向一個叫龐鳳進的人提出幫忙找尺子測量紅豆杉樹時,他趕緊搖搖手,連說“不行!不行!”“這是神樹,哪個敢挨它喲!”龐鳳進說。
“我們連它的一片葉子都不敢動!币慌缘凝孁P鰲說!拔壹矣幸划多地在樹下,被樹陰了,沒收成,我們不敢砍樹枝,就只有空著,荒了多年了!
“58年餓飯那陣子,我們寨上的龐鳳舞不信邪,跟人打賭去砍樹,結果怎么樣——死了!哪個還敢動它,連枯枝落葉都不敢撿來燒火!饼孁P進還講起這樣的往事。
“前幾年,銅仁那邊一口水井頭,映出我們這棵樹的影子來,一個80多歲的老人想找到這棵樹,想和它照個相,一直沒找著,為這事還遺憾得很呢?”寨子里幾個上了年紀的老人說。
關于紅豆杉的故事,村民們越講越多,越講越神。
也許,這并不意味著村民的愚昧無知,這也許正是一種高明的智慧!
我們無法對當地群眾的意識作出正確的評判,幸喜的是,正是村民這種根深蒂固的“樹神”意識,使這些國家一級瀕危樹種在這里得以很好的安養生息。
連現代文明都難以做好的事,客樓鄉大大小小村落里的村民們卻輕松自然地做到了。
紅豆杉,在客樓這片純樸得近乎原始的地帶,幸運地生長著,給人類帶來無比美好的福音。
回城后,到縣林業局采訪,林業局果品公司經理劉元標告訴我們,前幾年,縣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站的同志們多次深入客樓鄉實地調查紅豆杉,向省里反饋后,據說省里認為客樓鄉的兩株紅豆杉是目前在貴州境內所發現的最大紅豆杉。
岑鞏縣原林業局副局長何之斌告訴筆者,他們目前已將客樓鄉境內發現的包括紅豆杉在內的所有珍稀古樹實行了造冊登記,并掛牌保護,還采取各種宣傳措施增強群眾的護樹意識。
(張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