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消息 本周將公布去年12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名義零售額、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第四季度GDP增長等關鍵經濟數據。其中有關通脹情況的數據將直接影響今年一季度的宏觀經濟政策。
去年11月的CPI漲幅擴大到5.1%,超過市場預期,隨之而來的是一次25個基點的加息和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的上調。因此去年12月的CPI數據、四季度經濟增長數據,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數據都將被密切關注。如果相關數據再次高于預期,就很可能進一步觸動新的貨幣緊縮和行政調控措施。
西班牙對外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對剛剛過去的12月CPI漲幅,市場一直預期是4.6%,較前一個月有所下降。高盛公司對這一數據的預測則是4.2%;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也從11月的6.1%下降至4.6%。
從各個機構對12月數據的預測來看,經濟熱度將有所下降。但前景并不十分樂觀。由于年初銀行集中放貸、氣候因素、“十一五”結束后限產力度降低等因素,1月份開始,經濟數據可能再度呈現出實體經濟強勁增長、通脹反彈、流動性充裕的局面,讓市場更為擔憂的是,外部經濟環境并不十分有利。去年12月,印度尼西亞、泰國和韓國等周邊國家的通脹情況均有抬頭,其背后的共同原因是國際商品價格上漲造成的輸入性通脹。作為應對措施,韓國降低了進口關稅,并且對食品和服務價格進行管制;印度尼西亞也宣布將削減小麥、大豆和飼料等物資的進口關稅。此外,泰國和韓國在過去一周內分別宣布加息,以應對通脹勢頭。
德意志銀行亞洲經濟學家馬駿預計,今年的通脹將在6月份見頂,下半年逐步回落。不過,這種“前高后低”的格局也有一定的風險,比如政府未能在上半年實行更嚴厲的緊縮措施。
馬駿表示,在通貨膨脹失控和犧牲經濟增長二者之間,前者的危害更大。一旦通脹達到失控的地步,就必須下猛藥治理,屆時對經濟的損害更大。他表示,只要全年的GDP增速仍在8%以上就可以接受,并且提供了治理通脹的政策空間。
他預計今年全年加息75個基點,并且最好是一次性加息50個基點,以對市場預期產生足夠的影響。此外,人民幣可能會繼續升值,以應對輸入性通脹。在信貸方面,如果1月份貸款井噴,則很可能導致在2月份出臺更多信貸調控。(蔣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