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緊縮政策背景下,企業獲得貸款的難度不斷加大,成本水漲船高。而債券市場的相對較低的成本優勢,使企業進行債券融資的熱情不斷高漲。今年以來,銀行間市場發行企業債券125只,同比增長73.61%。尤其是發改委一紙通知直接叩開了保障房融資大門,“新政”頒布短短一周就有數家公司宣布了高達數百億的企業債計劃。
企業債發行提速
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企業債券(包括企業債、短券、中票、超短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公司債和可轉債)的發行規模高達6205億元。
在此之中,企業債這個相對“安分”的領域,也隨著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利用債券融資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的下發,而逐漸變得熱鬧起來。前、去兩年企業債發行規模分別為4252億元和3627億元,今年上半年僅有1407億元。根據宏源證券預計,去年企業債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是因為發改委有兩個月中止了企業債的發行,今年比去年規模大幾乎是可以肯定的。甚至有人預計今年企業債發行規模很可能接近5000億。
城投公司打保障房牌
發改委為保障房開“后門”、地方投融資可發企業債的消息,無疑刺激了市場的脈搏。“新政”頒布短短一周,一些房地產企業已經紛紛啟動了以保障房為名的發債申請。
6月底,北京住總集團董事長張貴林表示,住總今年將發行20億元5年期企業債,用于充實今年的8個保障房項目;企業債的融資成本約為銀行貸款利息的90%左右,比信托融資成本更加要低。他同時透露,北京今年整體計劃發行500億元債券用于保障房和重大工程建設,目前正在審批中,目前北京住總集團、北京首開集團和北京金隅集團3家地產巨鱷都在申請發行保障性住房專項企業債。
6月30日,邯鄲城投公告稱,公司7月1日起將發行10億元7年期企業債,用于一個地產項目和12條道路項目建設。前5年票面利率為6.78%。
7月4日,嘉興市社會發展投資集團發布公告稱,從7月5日起將發行18億元公司債券,用于余新安置房建設等。前5年票面利率為6.80%。
7月4日,諸暨城投發布公告稱,公司7月5日起將發行15億元公司債券,票面利率為6.92%。
實際上,早在該文件正式出臺前,已經有多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為保障房建設融資發債。
中金公司最新報告預計,今年地方政府保障房投資約需6000億~7000億元,其中約700億元將依靠和保障房相關的城投債完成,房地產企業申請發行的企業債和中票將作為補充。
地方平臺趁勢融資
實際上,除了房地產公司,更多資金鏈已緊繃到極致的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也開始聞風而動,打算借保障房的政策東風發債融資。
正在國家發改委申報發行企業債的鎮江市交通投資建設發展公司就是這樣的例子。有消息稱,發改委的通知下發之后鎮江交投就更換了募投項目,裝入保障房項目做成保障房企業債。按照最新規劃,鎮江交投計劃募集20億元,其中12億元用于保障房項目。此外,同樣在等發改委審核的還有重慶地產集團的60億元公租房企業債。
從各方跡象來看,下半年將會有一批平臺公司的保障房企業債集中出爐。
中小企業仍然饑渴
一方面,是房企和地方平臺趁勢發債融資;然而另一方面,中小企業作為發行主體進入直接融資渠道的比重仍然不高。
據統計,今年以來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發行僅有9只,發行金額僅35.55億元,占企業債券發行規模比重僅僅只有0.57%。與此同時,今年交易商協會推出私募債券試點,但首批試點的仍然是央企,預計下半年會慢慢推廣到大型企業,而中小企業要發行私募債券估計要到明年。
據某投行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債主要發行主體是評級在AA以上的上市公司,而企業債也傾向于用于保障房投資的地方融資平臺公司。因此,一些銀行承銷發行的中小企業單體債主要針對擬上市的企業,很多并沒有太大資金壓力的公司也拼命發債,但實際上大量需要資金的中小制造企業和外貿企業,卻仍然在企業債上融資無門。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小企業集合債在二級市場并不吃香,特別是對機構仍缺乏較大吸引力。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日前表示,目前債券市場還沒有中小企業的債券品種,中小企業發債一定是高風險債券,應該加緊中小企業債券發行機制和風險控制的研究,盡快推出中小企業債的新的融資方式。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