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本應在7月1日免除的34項銀行手續費用,卻被銀行“變相”執行,有空就鉆,能拖則拖,監管部門不得不再次發文明確,但直至昨日記者發稿時止,仍有銀行對禁令“負隅頑抗”,這與銀行加收或提高手續費時的“加速度”形成鮮明對比。
前日晚間,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再次發文,要求銀行及時糾正“政策誤讀”,免除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而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多數銀行已在內部緊急通知取消這一費用,但中信銀行等少數銀行仍表示“還沒有收到文件,仍要收取密碼掛失費10元”。
三部委要求立即執行
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發改委今年3月發布通知要求,自今年7月1日起免除人民幣個人賬戶的11類34項服務收費,包括爭議較大的開銷戶手續費、小額賬戶管理費、密碼修改重置費等。
對于免除的這34項收費,不少業內人士質疑“有的原來就不收費或者早已停收,真正免除的只有幾項”,但就是這幾項,在真正落地的時候仍被銀行“變相”執行。盡管各家銀行都不再收取借記卡密碼修改手續費和密碼重置手續費,但部分銀行仍在7月1日之后收取每筆10元的借記卡密碼掛失費。此舉被客戶認為是銀行在逃避三部委的規定,變相收費。
為此,三部委不得不在前日晚間再次發文“糾正政策誤讀”,免除人民幣個人賬戶“密碼掛失費”。個別銀行業金融機構正在進行系統調整的,也要立即執行。
廣東銀監局約見5銀行
記者昨日就此展開了調查,發現四大國有銀行和各家股份制銀行基本已執行,但中信銀行的客服仍對本報記者表示,“還沒有收到文件,目前仍要收掛失手續費10元”,并強調具體是否收取以當地網點執行為準,公司層面目前還沒有統一的通知。
廣東銀監局昨日向本報記者透露,7月4日,廣東銀監局重點約見了5家大型銀行廣東省分行負責人,要求進一步做好文件的貫徹落實工作。廣東銀監局還要求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立即全面自查,務必對文件準確理解,傳導到位,執行到位。同時,對落實不到位、整改不到位的銀行機構,將采取責令暫停部分業務、停止批準開辦新業務等措施。
記者觀察
“漲價”加速度
“免費”拖字訣
一位銀行業人士指出,這項通知在3月份就已下發,到了7月1日,卻出現了銀行“變相”執行甚至“負隅頑抗”的情形,充分顯示了部分銀行的傲慢心態。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對另一些手續費用進行“加收”和“漲價”時,銀行執行得卻相當迅速。公開資料顯示,僅去年半年時間,銀行的收費項目就增加了30多項。2003年商業銀行的服務收費項目僅有300多種,現在已發展到3000多種,7年多時間內增長了10倍。
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看來,現在矛盾之所以這么突出,主要是因為銀行在作出手續費調整的時候,成本和收益的評估沒有做到透明化,“讓銀行提供免費服務是不可持續的,但高收費對用戶來說亦是不公平的,要讓雙方能接受,就要將收費信息透明,讓客戶了解銀行的成本和收益”,趙錫軍認為,加強程序上的監管,做到定價信息公開透明和公平定價顯得非常重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