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訊 追溯幾次通脹的發生,有兩個商品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豬肉和食用油。2007年的通脹,實際上就是由豬肉和食用油引發推高的。一頭豬是通脹的“帶頭大哥”,一桶油是通脹的“帶頭二哥”,這哥倆把2007年的物價攪動得“驚世駭俗”。從去年開始的本輪通脹,首先是蔬菜價格暴漲,接著是房租上漲,再接著是日化等日常用品漲價。到5月份開始豬肉價格漲價啟動,短短一個多月時間竟然上漲51%。
6月份C PI同比上升6 .4%,創下35個月的新高。物價的持續上漲,使部分中低層白領生活質量下降,物價敏感人群呈現擴大化趨勢,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當前出現的一個麻痹思想是認為通脹已經到頂。這種盲目樂觀情緒千萬要不得。無論從國際輸入型通脹來看,還是從國內物價一輪接一輪上漲看;無論從外儲增加看,還是從國內信貸、央票到期等分析,通脹形勢都不容樂觀。
從根本上治理通脹要從發展生豬、蔬菜、油料等生產的源頭抓起。但是,從現在中國的現狀來看,僅發展生產還是遠遠不夠的。最少在兩個方面必須下決心治理和改革:一是堅決管住貨幣,消除通脹的貨幣因素;二是盡快啟動深層次改革,消除物價的剛性成本,比如:高過路費,壟斷國企高利潤等的物價成本。
【據BW C HINESE中文網文章綜合整理分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