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你錢”越發升溫
蘭州晚報訊 如果說豬肉價格是節節攀升的話,那么最近中藥材的價格更離譜,個別品種售價在短短兩個月內漲了三四倍。記者昨天走訪黃河藥材批發市場了解到,七成以上中藥材的批發價已經有20%-70%的上漲,其中麥冬由兩個月前的100元/公斤漲至目前的150元/公斤。
10元以下一服中藥已成過去
記者走訪市內藥店及部分診所了解到,中藥材在前一段時間稍做歇息后,再度漲價,老百姓常用的中藥如麥冬更是翻著跟頭往上漲。不少藥店老板表示,中藥貴了,生意不好做了。
據永昌路一醫藥連鎖店工作人員介紹,太子參、麥冬都是常用藥,原本價格比西藥實惠。現在這類藥材價格上漲厲害,每次來買藥的人都會感嘆,再貴下去,就吃不起了。
家住雁灘的竇女士最近身體不舒服,想著吃些中藥調理一下,到藥店才發現中藥漲得離譜。“以前抓一服中藥才五六元,現在10元以下的根本就找不到了,怎么著一服中藥也得十五六元,甚至二十多元。”
中藥材的漲價,也讓許多中醫師為開藥方費了大勁。從前的“低價好藥”,現在難以兩全了。昨日,在天水北路一小區的診所內,陳大夫感慨道:“中藥材漲價,患者要求見效又便宜,我們都要絞盡腦汁開藥方。”她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藥材一直都在漲價。“以前像感冒之類的病,開出10元以下的單張處方并不難,但現在根本沒辦法做到了。”在藥房抓藥的宋醫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常用的中藥材70%-80%價格都上漲了2倍以上,像麥冬,直接就是翻著跟頭往上漲啊。今年相對于去年漲上來的價格回落的品種,只有很少幾種。”
商家 麥冬價格翻著跟頭往上漲
記者走訪市內藥店了解到,目前漲價最為兇猛的就是麥冬,價格一直往上漲,而且沒有下跌跡象。
在黃河藥材批發市場,長期從事中藥批發的尤女士告訴記者,她這里主要是做批發,也都是熟客,但最近這些中藥材價格漲得太兇了,生意并不是太好。“不少人聽到價格這么高,都削減了批發的數量。”尤女士這樣說。
在尤女士商鋪隔壁的一家藥店里,聽到記者說要看看麥冬時,老板打開一個藥材桶,只有非常少量的麥冬。老板說,每公斤155元,她店里的麥冬非常干燥,屬于品質很好的貨。
做了十幾年中藥材生意的龔老板告訴記者,麥冬是中草藥中常見常用的藥材,2009年,每公斤發價才20元左右,去年每公斤80元,現在一下子漲到每公斤150元左右。同時漲價的還有黃芪,從前年的每公斤6元左右漲至現在的35元左右。“除了石膏,其他中藥都漲了。”龔老板說,像當歸、麥冬、黃芪、赤芍這些中藥,我們這里都算是主產地,但價格依然是一個勁地往上漲。
說法 漲價應控制在一定范圍
提到中藥材漲價的原因,龔老板告訴記者,2009年下半年開始,中藥材價格開始往上漲,其漲勢堪比炒股、炒房。假如你前兩年花兩三萬元買麥冬,今年賣出去,至少能賺10萬元。到底是誰在推動中藥材漲價?龔老板分析,受前段時間南方自然災害影響,麥冬等中藥產量相對下降,但是總體上今年本省自然氣候穩定,產量沒有多大變化,如果不存在囤積問題,這些藥材產量肯定夠用。
除了自然因素以外,他認為更多是人為原因。中草藥種植成本增加了,但是瘋漲的價格卻沒有轉化為藥農的收益,而是越來越多人涌入經銷鏈條,多重代理層層加價。另外,現在國家正在大力調控房地產市場,這使得很多房地產商們瞄準了中藥材這個投資途徑,囤積中草藥,都想等著價格抬高到一定程度時再出手,從而導致眾多藥材價格翻著跟頭往上漲。提到日前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對我省隴西地區20多個中藥材存儲倉庫進行了全面檢查,對一些中藥材經營者蓄意囤積黨參并導致供應緊張、價格大漲的行為進行查處之事,龔老板認為,中草藥價格的上漲是勢在必行,但價格應該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這樣老百姓負擔也不會太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也表示,資本的炒作是漲價的重要原因,并非持續干旱的氣候影響如此簡單。去年那一次漲價風波中,資本就起到了很大作用,而現在的漲價風潮,是資本市場借干旱氣候為借口而進行的炒作。他說,中藥材價格的基本穩定事關上下游產業的健康發展,事關人民群眾用藥的基本需求,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開始出手調控中藥材價格,不排除未來可能有大的動作,從而穩定中藥材市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