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健品切莫貪小失大
保健品仍是消費投訴熱點
云南網訊 云南省消費者協會2011年第二季度消費者投訴統計資料顯示,我省保健用品投訴較去年同期增加21件,同比增長230個百分點,保健食品投訴較去年同期增加9件,同比增長56.3個百分點。保健品消費投訴成為我省近期投訴熱點之一。從各地消協上報的案例來看,消費者輕信商家宣傳,高價買回毫無意義的保健用品、包卡保健理療導致身體不良反應、誤把保健食品當做替代藥品等均有表現,投訴者以中老年人居多。
中秋節將至,不少市民除了送月餅給家中長輩,保健品也是他們挑禮物時的選擇。但選擇保健品也要有所甄別,不然不僅白白花了錢吃了啥用也沒有,甚至還會對身體起到不好的影響。
【消費案例】
萬元保健品吃得身體不適
市民楊大爺患有中風,去年底買了價值1.42萬元的保健品,但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身體有不良反應,剩下的楊大爺再也不敢吃了。 對此,楊大爺覺得經營者存在虛假宣傳保健品療效的行為,便找到商家要求退貨,但被商家拒絕。解決不成,楊大爺只得到盤龍區工商局鼓樓分局投訴。
在調解過程中,楊大爺無法出具身體出現不良反應的證明材料,也無法證明不良反應和使用保健品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最終,經工商部門人員調解,經營者為楊大爺退回未開封使用的剩余保健品,一共退了9000元。
【消協提醒】
別信“絕對安全”的宣傳
★ 哪會有那么多免費
市民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天下不會有免費的午餐,增強自身防范意識,以免貪小失大。生活中,一些不法商家往往抓住部分中老年消費者貪圖便宜、熱衷參與買贈活動的心理,通過“專家講座”、“名醫義診”、“饋贈誘惑”、“免費服務”等手段,組織老年人參加所謂健康講座、免費體檢、免費體驗、免費試用、贈送小禮品等活動,誘導消費者選擇使用其保健品。
★ 不是人人都適合吃
正確認識保健品。保健品是適宜于特定人群的、具有一定保健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產品,不能代替食品和藥品,也并非人人都需要。你是否需要保健品,究竟需要什么樣的保健品,最好耐心咨詢專業人士,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仔細看清標簽上的明示適宜人群,確認自己是否是該產品的“適宜人群”。
此外,在選購保健品時,不要盲目隨著廣告走,要做到心中有數,不要輕信不良商家的虛假夸大宣傳,越是聽起來完美無缺的,越可能有假,對于那些號稱可以治療或治愈所有疾病,或聲稱“絕對安全”、“完全沒有副作用”的宣傳,都要打個問號。
★ 買保健品要看小藍帽
如需購買保健品也要通過正規渠道買。市民一定要到信得過的商店、超市或保健品專賣店購買保健品,以免買到摻假或高價保健品,危害身心健康。要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有批號的產品,注意包裝上有無生產產地、廠商、聯系方式、批號、小藍帽標識等。當然還須索要票據并妥善保管,將來一旦出現糾紛,才能提供有效證據。
★ 吃得過量沒準還中毒
保健品買回家后,要認真研究說明書,熟悉服用方法和不良反應。如空腹吃好還是飯后吃好,不能和哪些藥物一起吃等。嚴格按照食用方法和食用量食用,如果亂吃,攝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營養素,就可能出現過量、中毒等情況。長期大量食用維生素D會引起高鈣血癥;蛋白質過量攝入,則會增加肝腎負擔。對于理療器械等保健用品,也要因地制宜使用,避免使用不當產生身體不適。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