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個曾經躋身“中國肉類食品行業50強”的企業,從2009年2月開始,因資不抵債走進破產程序開始重組,但因為種種原因,至今,重組仍無任何結果……
河南匯通集團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通公司),這個曾經與中國最大的肉類食品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并稱為“中國食品名城”河南省漯河市肉食品加工行業 “雙子星座”的企業,經歷了從巔峰到谷底的巨大反差:從1994年到2004年,匯通公司從一窮二白做到年銷售收入十多億元,傲然躋身“中國肉類食品行業 50強”。
后來,匯通公司因盲目擴張、涉及銀行貸款手續以及擔保鏈資金“黑洞”問題、銀行貸款互保鏈等原因,導致資金鏈斷裂,最終資不抵債,其董事長郭號召先是被公安機關帶走、后被司法機關判處有期徒刑9年。目前,郭號召正在獄中贖回自己所犯的罪。
隨著匯通公司董事長郭號召的入獄,眾多的債權人和受害者上演了一場至今都沒有結束的“匯通”爭奪戰——匯通公司有近6項土地、18宗房產均被設置抵押,并因債務無法清償“相繼被不同地區法院查封”,其中有多項土地、房產權屬存在爭議;已經抵押到銀行的廠房和土地被陸續拍賣,郭號召愛人名義下的20多套房產和抵押的商業用房也已經被拍賣;其辦公樓辦公樓抵押給了中國銀行,現在租給了電信公司;土地抵押給了建設銀行等各家銀行,他們都在盯著,也一直催著法院處置這些財產。
匯通公司的另外三塊生產場地:一個院租給了一家“皇國糧業”,一個院租給了宏達生物科技公司,另一個院租給了一家銷售汽車的單位。 目前,匯通公司眾多的債權人和受害者都在等待,等待司法機關和政府部門能給他們一個公正的說法,盡管這種等待也可能是遙遙無期……
一場半途而廢的重組:債權人的利益誰來保護?
這是一場注定沒有希望的重組。
從2009年2月開始,因資不抵債走進破產程序的匯通公司開始重組,但因為種種原因,重組半途而廢。
這是因為,重組剛剛開始的2月13日,公司董事長郭號召就被司法機關抓來了起來,重組工作組也就此停止了工作,此后一切便沒有了音訊。
成立于1994年的匯通公司,在屠宰、高低溫火腿腸、速凍食品、骨素(調味品)四大產業方面已經形成相當規模。最紅火的時候,省內比較大的肉食品加工企業鄭榮、邦杰的所有產能加起來,也抵不上匯通的一半。
從2006年開始,紅極一時的匯通公司開始走下坡路。
2005年,匯通公司模仿雙匯集團,要在一定的距離之內建工廠,保證冷鮮肉供應,他們投資1200萬元在駐馬店建分廠,但投入600萬元后,因資金短缺不了了之。類似這樣的盲目擴張在匯通不是個例。
“擔保鏈”也是把匯通公司拖入泥潭的一個關鍵。上世紀90年代,漯河市本土企業之間開始形成銀行貸款互保鏈。僅以匯通公司為例,他先后作出的貸款擔保就有漯河電廠1000多萬元、雅源香精香料1000萬元、閔源電池500多萬元、仁和線材1.27億元、金陽光超市3000多萬元、地方養殖項目800多萬元……
2006年前后,由于以上企業的資產先后被銀行查封,負連帶擔保責任的匯通公司不得不墊付資金,企業的“血”急遽被“吸干”。此時的匯通,已危如累卵。
但就是在這樣的時刻,匯通公司瞄準了資本市場,希望在香港上市,并為此傾注了大量財力和人力。
2006年9月,就在匯通公司即將引進建銀國際3.3億元私募資金的關鍵時刻,國家商務部等部委一紙禁止“反向收購”的文件,讓急著打通資本市場通道的匯通公司遭到致命一擊。
這幾乎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匯通公司就此敗落。到2009年,匯通欠債近8億元,而其全部資產卻不足4億元。
2006年夏天,漯河市政府成立了工作組,試圖幫助匯通公司走出困境。
此后,傳言陣陣:匯通公司先后與雙匯集團、雨潤集團聯系兼并重組,又與中信資本、藍山資本等洽談合作,但企業嚴重的資產負債情況,特別是擔保鏈這顆“定時炸彈”,讓所有的洽談者望而卻步。
2008年2月,郭號召成立了河南新匯通肉食品有限公司。這時,漯河市政府對匯通的重組思路是:將老匯通的債務分割開,建立新匯通與老匯通之間的防火墻,讓新匯通具備自我造血功能,并最終償還老匯通的債務。如果能按照既定思路發展,倒也不失為一條解決匯通問題的辦法。
但是,事情的發展不會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009年2月1日,漯河工行拍賣匯通公司質押的96套(臺)生產設備。這批設備包括屠宰、高低溫、制冷等各個方面。很多人預料,新匯通能夠以低價拍到這批設備。
但就在拍賣過程中,漯河惠星食品有限公司聯手漯河興茂鈦業有限公司,以2850萬元的價格將這些設備買走。
“這批設備經過評估,作價4000多萬元,第一次和第二次拍賣無人應拍,故此兩次降價。” 今年年9月28日,漯河拍賣行負責人這樣介紹。
此舉雖出乎預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為,漯河惠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星與匯通公司有著不解之緣。張海星曾是匯通公司的總經理,與郭號召之間恩怨糾纏。
此次并購,一方面是漯河惠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此舉有“一洗前恥”之嫌。張海星說:“我就是要證明自己行。在哪兒跌倒,在哪兒爬起。”
現在的情況是,已經買下大部分設備的人前進不得,后退不能。
面對早已到期的債務,債權人只能眼看著設備在一天天銹蝕、貶值,照此下去,他們的利益注定得不到保護。
一場至今無果的拍賣:購買者進退兩難
如果能就此發展下去,匯通公司的重組工作也能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已經抵押到銀行的廠房和土地將陸續拍賣,債權人的權利將得到保護;買到設備的廠家將利用這些當時尚屬于先進的設備進行生產,匯通公司的品牌將繼續得以發展……
但遺憾的是,變故又生。
2009年2月13日,新匯通掌門人郭號召因涉及銀行貸款手續問題以及擔保鏈資金“黑洞”問題,被公安機關帶走,剛剛拉開帷幕的匯通重組就此落幕。
此后,便是無期的等待。時間的年輪過了兩個輪回,一直到了今年秋。
“到目前為止,上述競買者還未能交足拍賣款。”今年9月28日,漯河市拍賣行負責人介紹,當時,競買者只交了850萬元,“其中,150萬元留在了拍賣行,因為我們有拍賣傭金;剩余的700萬元轉到了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賬戶上。”
“拍賣陷入了僵局,原因比較復雜。”這位負責人介紹,因為拍賣后沒有幾天,郭號召就被抓走,法院方是要求交清款項后再清點設備,而買方則要求清點后再交款。“買方有擔心,交接時企業的一把手不在,中間沒有人出頭,怕錢交了后拿不到設備。人家的擔心也有道理,但法院就是不同意。所以雙方就僵持在那里了,一直拖到現在,也沒人管了。”
今年10月17日上午,在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記者見到了該院司法技術處副處長顧天能,他所在的技術處,是這批設備拍賣的委托方。
“這批設備當時都抵押給漯河工商銀行了,匯通公司無力償還貸款,就起訴到法院要求進行拍賣。”據顧天能介紹,“買方我們都認識,當時我們還勸他,你不是做食品的,買了這個設備也沒有用。但他不聽,堅持要買。”
顧天能介紹說,“隨后,我們催促拍賣公司在報紙上刊登了公告。”說著,他拿出了2009年3月6日的《漯河日報》,上邊第八版上有以漯河市拍賣行名義刊登的《違約公告》。公告稱:“你(指買方)因至今未將剩余拍賣款交清,根據有關規定,你已經違約,已交的保證金轉為定金,不再退還,我行將保留追究你違約責任的權利。”
“本來按照有關司法解釋,買方不把剩余拍賣款付清的話,我們就可以執行漯河興茂鈦業有限公司的財產。但因為當時買方不是以公司的名義購買的,是以個人名義購買的,所以不能執行。”顧天能副處長說,“這些設備以后再拍賣的話,肯定賣不到原來的價格了,因為設備不怕用,就怕放,放的時間長了就不值錢了。到時,中間的差價有多少,我們就去執行買方多少。”
一直停滯不前的案件:誰在重組中獲益?
設備款至所以未能如期交付,據競買人介紹,是其中另有隱情。
10月17日,據競買人、漯河興茂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郭號召之所以被抓,就是因為詐騙,他以根本不值那么多的設備、廠房騙取了銀行的貸款,“當時,我們購買的設備,拍賣方依據的是設備清單進行評估和拍賣的,不讓我們去看。所以,我們要求去現場清點,清點后付款,但法院不讓我們去現場清點,這種情況下,根據司法解釋,拍買人享有‘不安抗辯權’,所以我們就不交款。”
更為關鍵的是,拍賣結束后,漯河市政府有關領導三番幾次找到這為競買人,說政府不支持他們進入,要求他們退出。至于已交的拍賣款,“有律師提出退還850 萬元,按30%收費;或者落實設備,先繳納律師代理費。”這位當事人說,“我的企業是民營企業,政府說話哪敢不聽,就決定退出了。但因為沒有同意他們提出的條件,所以,850萬元一直沒有要回來。”
“現在,700萬元款存在法院的賬戶上,工行想要,我們不敢給。這錢誰也不敢動。”漯河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技術處副處長顧天能說,還有,匯通公司的幾處廠房及以職工個人名義為公司擔保抵押的房產,“除了郭號召媳婦的20多套房產和抵押的商業用房已經拍賣外,其余的都是職工個人的住房,法院不能強制拍賣,一拍賣的話職工就沒有地方住,就會來堵門。”
據法院相關人士介紹,匯通公司在外債務總計近8億元,其中銀行債務59943.5萬元,包括供應商貨款、工程裝修款、通過北方產權交易募集資金款等在內社會債務估算在2億元以上。而其全部資產卻不足4億元。
該企業有近6項土地、18宗房產均被設置抵押,并因債務無法清償“相繼被不同地區法院查封”,其中有多項土地、房產權屬存在爭議。
“鄭州中院也拍賣過幾次,”他介紹,匯通的辦公樓抵押給中行,土地抵押給各家銀行,他們都在盯著,也一直催著法院處置這些財產。但這些財產一公開處置的話價值就很低了,如果政府讓賣的話早就賣了。“關鍵得等政府有個明確說法,總不能這樣一直拖下去。”
正因為如此,早在2009年,時任漯河市委政法委書記的崔新芳做了批示,說涉及匯通的案件一律暫緩執行。
誰知道,這一暫緩,就是兩年有余。
今年9月28日,秋雨紛紛,漯河市漯舞大道上,原匯通公司的大樓和廠區里高聳的煙囪“相看兩不厭”,沉寂在蕭瑟的秋風中。只可惜,匯通公司原標志性的建筑,9層的高樓,如今已更換了新的主人,上邊顯示的是漯河市電信公司的標志。
大樓不遠處的匯通公司生產廠區,門口的保安百無聊賴地看著在細雨中行走的路人;供應大廳,門半開著,里面空蕩蕩的;原本紅火的生產車間,如今只散見無幾的工人;大院內荒草凄凄,樹上掉落的黃葉,尚無人顧及打掃。
在一間簡樸的辦公室里,記者以一名采購商的身份,見到了保安口中的“郭經理”。從遞上的名片看,他自稱是“匯通公司銷售總監”郭大瑋。他介紹,“公司現在沒有那么多工人,因此用不了辦公樓,就租給電信公司了,每年有125萬元的租金。”
郭大瑋說,現在他在公司里組織生產,有10來條火腿腸生產線,每天產量有30多噸,銷往省內及山東、河北等地,“現在豬肉價格比較高,利潤不高。”
據漯河市源匯區國稅局湘江路分局楊松濤局長介紹,“因為我們是匯通公司的主管稅務機關,司法機關把匯通公司的財務人員全數拘留,財務帳表全數扣押,其中就有我們的一些空白發票,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返還,因此,雖然匯通公司早已經停業了,也沒有人來申報,但我們無法做注銷他的戶頭,只能一直空掛著。”
楊松濤局長說,聽到匯通公司已經開始生產的消息,他們專門去看過,并了解到,郭大瑋不是老匯通公司的員工,是一個債權人,原來給匯通公司供應過一部分貨,賬要不過來,就組織了一些人利用匯通的設備組織生產,生產量很小。郭大瑋告訴他,“機器設備弄不走,能利用點就利用點。”
對于郭大瑋采用匯通公司的名義向外銷售,他說自己也勸阻過其人,“你不能承擔匯通公司的債權債務,就不能利用匯通的名義,但郭說,雖然自己也注冊有通源肉制品公司,但沒有品牌,就利用匯通的品牌了。”
對此,有債權人表示了不解:匯通公司有那么多的債權人,為何就郭大瑋能利用匯通公司的設備和品牌組織生產?為什么他能成為重組中的受益人?其中的隱情如何?
除了辦公樓租給了電信公司外,還有,匯通公司的三塊生產場地,一個院租給了一家“皇國糧業”,一個院租給了宏達生物科技公司,另一個院租給了一家銷售汽車的單位,“每年的租金都到哪里去了?”
一個即將召開的會議:市政府對此進行研究
10月10日下午,記者在舞陽縣采訪時,恰巧遇到來舞陽縣產業集聚區視察工作的漯河市委書記靳克文、漯河市代市長曹存正,記者抓住機會向曹存正代市長了解、采訪有關匯通公司重組工作的相關情況,并且向他遞交了采訪提綱,他建議記者和漯河市政府市長助理杜廣全聯系、采訪相關事宜。
作為曾經的匯通公司重組工作組的負責人,漯河市政府市長助理杜廣全在電話中向記者介紹情況時說,“本來設備拍賣已經和郭號召說好了,但沒有想到剛拍賣沒幾天他就被抓了。工作組多次到看守所去找他做工作,但他就是不簽字。”
后來,原負責重組工作的漯河市委政法委書記調離漯河,漯河市發改委主任調任其他部門,重組工作就此徹底停頓。
據漯河工商銀行不良資產處置中心的張主任介紹,為了這些債務,他們催了好多次,但一直沒有人解決。機器設備不比土地,越放越升值,放的時間長了可能一分錢不值。“我們非常著急,但沒有辦法。”他無奈地表示,不管怎么樣,政府總得給個說法吧。
漯河市拍賣行的負責人也表示,“150萬元雖然在我們賬戶上存著,但我們也不敢動。這個案件拖了那么長時間,這樣拖下去總不是個辦法。”
其實,匯通公司目前面臨的問題,已經成為漯河市當地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眾多的社會債權人以及失業職工,已經成為不穩定的因素。而大量資產長期閑置,也造成了很多浪費。
“如果重組無望,將來只有走破產之路。但是破產后,眾多的社會債權人將成為受害者,對此,地方政府也不得不考慮其中的風險。”有深諳匯通公司內情的律師表示,這也是政府比較為難的地方。
鑒于此,九鼎德盛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保盈提出一個思路:地方政府在托管匯通公司以后,可以將公司委托給漯河惠星來做。漯河惠星使用匯通公司的場地、設備,并按照產能交納使用費。而匯通公司的債權、債務可以通過使用費償還。這樣可以迅速利用匯通公司閑置資產,還可以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
漯河市政府市長助理杜廣全也表示,近日,他們將會召開一個會議,對此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