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一擊的免費疫苗
疫情左右著豬市的周期性劇烈波動。能抵卸這種周期動蕩的,是生豬疫苗。
按照國家目前的動物疫病防治相關法規,國家對一類動物疫病實行免費強制免疫政策。生豬屬于免費強制免疫范圍內。國家為養豬戶免費提供生豬疫苗。
但事情似乎遠比想象的復雜。
“免費疫苗質量次,免疫力差,副作用強,容易造成母豬流產、誘發其他病變等情況,” 王大貿反映說,“一些疫苗甚至根本沒有抗體,都是些營養液。要靠那些免費疫苗的話,豬估計都得死光。”
王大貿以前都是用的獸醫站發的免費疫苗,但后來發現疫苗用后豬發病率還是很高。他只好通過其他渠道去市場上另買疫苗。
而且,目前發放的免費疫苗主要是防止豬瘟、藍耳病、口蹄疫等傳統疫情,在面對層出不窮的疫情新變種時常顯乏力。
“同樣是口蹄疫,會有不同的變種,傳統的防止口蹄疫疫苗并不一定能防止新型的口蹄疫。”朱建說,所以他雖然也會去獸醫站領取國家的免費疫苗,但更多地需要采購一些國外疫苗和其他公司的疫苗。
為了對付偽狂犬病、新型口蹄疫等一些新型疫情,朱建的公司需要另外從武漢科前、廣東騰駿這兩家公司采購疫苗。這樣一來,花在每頭豬上的疫苗成本估計在70元左右。
明顯的對比是,大養殖場舍得花錢買疫苗和其他保健品,豬的存活率高,散養戶的豬就死得比較厲害。
但很多剛剛進入養豬業,經驗不足的農民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他們以為用了獸醫站發的疫苗就可以了,這使得散養戶在重大疫情前顯得格外脆弱。而散養戶的豬源在全國生豬市場中占據著相當大的份額。豬價的劇烈動蕩于是在劫難逃。
疫苗體制之問
免費疫苗這一公共產品,為什么在疫情面前如此無力?山西省萬年縣畜牧獸醫站副站長胡永勝介紹說,在現行體制下,所用疫苗必須采用有關部門批準使用的產品,并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統一組織、逐級免費供應。“省里在每年春防、秋防的時候統一采購,然后發到市縣,市縣再發到鎮里。”
一位不愿具名的養豬行業資深人士透露,一些疫苗企業為了中標,投標時壓低價格,甚至低于成本價競標,此時企業用來投標的疫苗樣品質量還可以,但由于采購價較低,中標企業便無利可圖,等到有關部門大規模采購時,這些企業就私自降低疫苗的成分含量,以次充好。
胡永勝認為,由于生豬疫苗的國家標準相對滯后,即使中標企業的疫苗符合國家標準,恐怕也難以適應生豬養殖中出現的最新疫情的變種。另一方面,由于強制免疫制度的存在,也使得國內疫苗的研發存在滯后問題。
“招投標一年兩次,如果一個企業中標了,那它半年或者一年就可以靠這個吃飯了,生意不愁的情況下,就缺少不斷研發新疫苗應對新型疫情的動力。”上述不愿具名的養豬行業資深人士說,而疫情變化是很快的,往往幾個月就不同了。疫苗在中標時效果也許還可以,但幾個月后呢?
疫苗,看來成為了問題的關鍵。
在馮永輝看來,像2010年口蹄疫和今年仔豬腹瀉這種疊加的疫情在歷史上非常罕見,再加上5、6月份玉米價格上漲,多項因素導致豬肉價格達到歷史最高點,而這種情況很難持續,也很難在以后再次形成,“因此目前的豬肉價格是歷史最高點,很難往上漲了。”
為此,不少受訪的生豬行業人士認為,政府不必要再通過派發補貼的方式鼓勵養豬打壓豬價。“與其造成下一輪的豬賤傷農,不如解決好疫苗研發和疫情控制,給生豬市場一個穩定的未來。”
“國家應該考慮改革目前的免費疫苗供應體制,招投標機制應當更加公開透明。”上述不愿具名的生豬行業資深人士建議,“同時,也可以考慮將免費發疫苗,改為讓那些最知道疫情變化的養豬戶根據需要自己在市場上去購買疫苗,而政府可以以貨幣的形式給予疫苗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