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2009年,一部在中國熱賣10億元票房的《阿凡達》將3D影像引入了消費者的視野,2010年3D電影更是如雨后春筍出現(xiàn),凡是打著“3D”兩字的電影幾乎都能熱賣。今年,3D技術更是隨著《功夫熊貓2》和最新上映的《變形金剛3》等影片大放異彩,3D大片為3D電視銷售造足了勢頭。
然而,記者通過采訪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消費者對3D電視還存在觀望心理,橫亙在購買3D電視之間的是3D電視價格昂貴和內(nèi)容不足的根本問題。
3D電視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今年以來,有到東莞各大電器賣場購物的消費者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處彩電專區(qū)都有一個被“七星伴月”般擁簇的3D電視,記者環(huán)顧東莞南城蘇寧電器(12.66,-0.14,-1.09%)彩電區(qū),每個彩電品牌中間都有一臺50寸高端3D電視,它的正中央必有一條供消費者欣賞的沙發(fā)。這些高端的3D電視價位基本在20000元以上。
記者從東莞時尚、蘇寧和國美三大賣場了解到,去年上半年,賣場還只有三星和索尼兩個品牌的3D電視,今年以來3D電視就如同雨后春筍一樣占據(jù)各大賣場,品牌多達10個,其中國產(chǎn)的有創(chuàng)維、長虹、康佳、TCL、海信,合資的有先鋒、三星、夏普、索尼、LG等牌子。
目前,廣泛應用于3D電視的技術是眼鏡式3D技術,裸眼3D技術則還不具備在家庭電視中使用。眼鏡式3D技術包括色差式、快門式和偏振式三種,色差式技術因為呈現(xiàn)效果太差,未得到廣泛使用即被邊緣化;快門式技術的出現(xiàn),使方便、清晰地觀看3D影像成為可能,推動3D電視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偏振式技術———即不閃式3D,則解決了困擾消費者眼鏡沉重、觀看范圍受限制以及長期觀看易引起不適等問題,促使3D電視進入大范圍市場滲透階段,第三種技術目前基本運用于各大品牌的高端電視中。
市場對3D電視還處觀望狀態(tài)
近日,記者發(fā)現(xiàn)前來三大賣場選購彩電的消費者大多對3D電視持觀望態(tài)度,3D電視離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在蘇寧電器南城店,一名3D電視促銷員告訴記者,前來了解3D電視功能的消費者很多,但是真正購買的人卻很少,而且許多消費者只是停步電視機前,戴起眼鏡觀賞一番,打聽到價格后咂舌不已。
昨日,記者向一位欲購又止的陳先生了解到,他有意購入一臺3D電視,但隨著他最近幾個周末在賣場的觀察,發(fā)現(xiàn)近期3D電視價格有了較大的降幅,像索尼等大品牌55寸的3D電視半年內(nèi)從30000元降至25000元,降幅高達17%。陳先生說,雖然3D電視價格頻頻下調(diào),他還沒有下定最后決心購入,因為3D電視仍保持著高價位,而一臺50寸的等離子彩電,價位普遍在10000元以下。
在萬江一家公司上班的劉小姐一家則顯得更加精明,她對3D電視已經(jīng)觀望了一段時間,導致她還不購買的原因是擔心3D電視片源少。她告訴記者,從她了解的情況看,許多3D節(jié)目只能通過播入藍光3D碟片觀看,而由一般電視節(jié)目轉(zhuǎn)成3D效果的,則3D立體感并不強。而她的丈夫則向記者表示,擔心在近視眼鏡外再佩戴一副3D眼鏡,長時間觀看會吃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