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新國標環保免燒磚廠、有機茶化肥廠等企業相繼落戶雷山。雷山縣優化環境建設,營造洼地效應,引來一群群外地企業“金鳳凰”。
1至5月,該縣共接待客商228批次,洽談項目88個,引進簽約項目36個,簽約資金12.44億元,到位資金達2.82億元。
念好“簡、優、限”三字經建高效環境
“簡就是要簡化辦事程序和審批環節;優就是要整合各項資源,優化良好的投資環境;限就是要對企業要求辦的事項實行限時辦結。”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吳康說。
“從項目落地到開工建設,僅用10多天的時間,這里環境優,效率高!”落戶在雷山縣的新國標環保免燒磚廠負責人說。
截止目前,該縣共清理規范性文件58件,其中廢止和失效46件、修改8件。清理行政許可225項,其中合并2項,減少12項,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42項,減少8項。建立黨務政務服務中心9個、首問責任窗口86個,接待服務窗口95個,實行“一窗口”服務,“一條龍”辦公,簡化審批程序,對招商項目實行“一事一議”辦法,推行“特事特辦”、“急事快辦”。1至5月,全縣服務窗口為企業和個體戶提供服務510件次。該縣各部門在放權、讓利、開綠燈、出政策上下功夫,審批辦理時限比法定時限縮短在40%以上。
建章立制消除中梗阻為企業減負
“剛建廠尚未投產,就遭到有關部門的罰款,想不通。現在可好了,不僅有制度保障,而且還有縣領導掛牌保護,部門想找借口收費沒門。”雷公山綠之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冠軍感受甚深。
為消除“吃、卡、要、罰”中梗阻,該縣先后建立《雷山縣關于對損害發展環境建設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縣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和《入企檢查備案》等制度,明確25位縣級領導分別聯系25家企業,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縣委吳育標書記多次深入聯系企業排憂解難,協調幫扶資金近50萬元,幫助解決具體難題12個。
開展亮身份作承諾受監督活動。年初以來,該縣34個部門、單位和9個鄉鎮主要負責人在縣電視臺向社會公開承諾事項共283件。從項目落地建設倒查環境建設和作風建設,開展“三個建設”滿意度測評活動,發放征求意見表2萬份,對滿意度低的鄉鎮和部門實行媒體公開承諾整改問題176個。
各部門為企業減負新招迭出,縣紀委監察局班子成員與重點企業建立聯系企業制度,聯系企業7個,收到企業反映問題3個,解決3個,查處損害發展環境的信訪舉報案件2件。縣地稅局今年1至5月為符合條件的6家企業減免各類稅收21.97萬元。縣工商局圍繞辦事效率、服務態度、行政審批、簡政放權等18個方面進行承諾,突出在“實、效、優、新、穩”上下功夫,營造誠信環境,目前,新增注冊企業3戶、私營企業12戶、個體戶19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8戶。
(潘國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