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有40人左右,一到周末就有上百人,月均進賬上萬元。”座落在雷山縣城鄉結合點的苗一家農家樂姜總樂呵呵。7月18日,筆者在現場看到,游客有的下田罩魚,有的在烤全羊,場面十分熱鬧。
“吃苗家飯、干苗家活、賞苗家景、住苗家樓、唱苗家歌、跳苗家舞”原生態的田園式、體驗型鄉村旅游,越來越受游客的喜愛。 據悉,1至6月,雷山縣以鄉村旅游為主接待游客122.7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9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4.40%和139.52%。
該縣的森林覆蓋率達72%,處處是山青水秀,自然風光迷人,良好的生態成為雷山鄉村旅游發展的“潛力股”。座落在雷公山腹地的103個苗族村寨蘊含著不同風情的文化元素,構筑了生態旅游快速發展的文化“寶藏。該縣依托濃厚的苗族文化底蘊和如畫的自然風光,著力發展以民俗鄉村游、生態農業觀光游、自然田園風光游為重點,集生態觀光、體驗民俗、旅游健身、休閑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景區景點。西江“千戶苗寨”、郎德奧運圣火線路、雷公山森林公園、大塘新橋水上糧倉、苗族鼓藏頭、麻料銀飾村、苗家樂等一批原生態鄉村旅游景區景點聲名雀起,成為了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前來呼吸天然氧氣、體驗苗族文化、享受和諧生態的“快樂大本營”。
隨著雷山至凱里二級公路的開通,形成了凱里到雷山半小時旅游經濟圈,同時,各景區景點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體系日趨完善,成為該縣發展生態旅游的“助推器”。
目前,該縣發展農家樂316戶,年戶均收入5萬元以上,解決2000多人的就業,帶動周邊3000余戶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殖,戶均創收2000元以上。以銀飾、剌繡、蘆笙等為主的“家坊式”民族工藝品加工達5500戶,年創產值超1億元。(潘國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