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平均每天游客在150人左右,比往年多近一培。”8月14日,阿濃農家樂老板李珍說。大旱之季,雷山縣西江苗寨阿濃農家樂不但減少反而增多,二十多名服務員樓上樓下忙個不停。
近年來,雷山縣依托古樸厚重的原生態民族文化資源和風景如畫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旅游業,在國內外旅游市場贏得了一定的份額,成為了該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據統計,2010年共接待游客173萬人次,是2005年旅游人數的5倍,實現旅游收入6.48億元,比2005年旅游收入增長9倍,西江千戶苗寨原生態鄉村旅游成為全州、全省乃至全國品牌。
苗鄉神韻展魅力
被譽為苗疆圣地的雷山,素有歌舞之鄉、神奇之鄉、多彩之鄉之美稱。東有世界唯一的西江千戶苗寨、南有天然大氧吧的雷公山森林公園、西有獨樹一幟的新橋水上糧倉,北有人文景觀的楊大六博物館,雷公山腹地座落著130個多元化的苗族村寨,前面探景,后面賞景。左邊望景,右邊觀景。頭上頂景,腳下踩景。春有花景,夏有涼景,秋有果景,冬有雪景。真可謂雷山無處不是景、無時不有景。苗年、鼓藏節、錦衣繡裙、蘆笙舞、銀飾鍛制、吊腳樓群、苗族飛歌等展示古樸而神秘的民風鄉俗。
雷山依托多姿多彩的世界唯一性、多元化的苗族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取得了良好成效,西江苗寨,郎德苗寨,銀飾之鄉—麻料、控拜,雷公山森林公園等一批體驗觀光民風民俗和自然秀麗景觀的景區景點脫穎而出,“中國十大最好玩的地方”、“中國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國苗族銀飾之鄉”、“貴州省十大最具影響力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遺產預選地”、“中國最佳魅力旅游名縣”、“中國最美的小城”等知名品牌名聲雀起。
拓寬市場攬游客
如何讓這些獨特而豐富的旅游資源得到外界知曉和認可,從內行來講就是開拓旅游市場,讓中外游客都來享受雷山旅游資源。雷山打出的第一張牌就是“文化搭臺,旅游唱戲”,從2002年開始每年舉辦不同主題的苗年文化節,連辦九屆,結果北京、上海、重慶、成都、香港、澳門的游客來了,國外的高鼻梁、籃眼睛、黃頭發逐年多了起來,雷山逐浙被外人發現、認可、喜愛。特別是奧運圣火傳遞、貴州省第三屆旅游發展大會和上海世博·公眾論壇等在國內外影響力大的活動在雷山舉辦,讓雷山在一夜名聲大振。雷山借機參加了中國國內旅游交易會、中國·桂林國際旅游博覽會、“多彩貴州”歌唱大賽、旅游商品兩賽一會等大型文化旅游活動和賽事,開展了余秋雨對話黔東南、西江鼓藏節榮譽村民評選等宣傳活動。還組織力量到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桂林、深圳、寧波等地開展旅游推介。今年《西江苗寨過大年》作為央視頻道春節期間隆重推出直播點,連播一周。3月份,央視《歡樂中國行·魅力黔東南》到西江苗寨采點等活動,使中國雷山網點擊率超4000萬次,大大提高了雷山對外宣傳的知名度和美譽度。1至6月,接待旅游人數同比增長134.40%,這些游客主要來源于泛珠三角和日本、美國、韓國、奧地利等地區和國家。
開發產品增賣點
“以往只到西江苗寨逛一下就匆匆回去,沒有什么產品可帶。”8月14日,第二次到雷山的上海游客盧得偉感覺變化可大:“現在游西江,逛縣城,登雷公山,走郎德。回去的時侯,得花上千元給親朋好友帶去銀飾、剌繡、茶葉等民族產品。”
雷山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做足民族旅游產品開發,拉長旅游產業鏈,拉動旅游消費。投入5000萬元建成銀飾、剌繡基地。西江景區民族旅游產品一條街琳瑯滿柜。加大招商力度,引進資金開發民族主題博物館、雷公山苗族文化產業園區、西江文化產業園、縣城茶館文化一條街、民族美食一條街等文化旅游項目。西江苗寨推出以“觀苗家景、吃苗家飯、住苗家樓、賞苗家歌、跳苗家舞、購苗家品”為一條龍的旅游產品深受省外游客親睞。
優化環境創品牌
“貴陽到雷山僅用兩個多小時,帶客來玩,太方便啦!”貴陽市民張凱說。
隨著“旅游強縣”戰略的實施,旅游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彰顯出了獨特的魅力,雷山縣借力加強旅游環境的優化,提升旅游服務。先后完成了凱里三棵樹至雷山大塘二級公路、雷山至西江、雷山至凱里舟溪、西江至朗利等油路改造和建設,做到景區景點通油路,村寨便道水泥硬化到農家,形成了雷山至凱里半小時、雷山至貴陽兩個小時旅游經濟圈。旅游餐飲住宿設施建設上,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各檔次賓館酒店共43家,床位數為2180張。旅游景區景點“農家樂”、鄉村旅舍接待戶共 316戶,床位數3650張。西江景區實現數字化管理,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務,提升了景區品牌,極大地改善了旅游環境和接待條件,增強了景區的吸引力。
雷山至凱里高速公路的年底將動工修建,雷山至泛珠三角五個小時經濟圈將迸發出巨大的旅游能量,屆時,雷山旅游將發生驚人的一跳。(潘國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